瀏覽單個文章
kp2015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505
引用:
作者Ahatwo
阿給吃的重點之一是把冬粉泡在醬汁中, 吃那個冬粉調和醬汁的味道與口感.
醬汁不對自己的口味, 就很難說好吃.
所以喜歡重口味的會比較偏愛最隔壁的文化阿給.
偏偏醬汁調味各地的差異, 各家的差異都不小, 導致喜歡與不喜歡的會呈兩極化.
現在的美食評斷標準幾乎偏向於入口即化, 或是Q彈有勁,
純綠豆冬粉賣像與口感, 都被參粉的冬粉壓制.
所以參粉比較多的Q彈冬粉, 會比參粉少的柔軟冬粉來得討喜.
純綠豆冬粉, 純米粄條, 純米米粉, 已經很難在大家的評斷標準中加分, 萎縮成小眾市場.
水餃, 大家都推崇皮薄餡多, 麵皮只要加粉輕鬆達到Q彈就是加分,
手橄水餃皮的厚實不會加分, 有時還會扣分, 咀嚼麵皮的麵香已經不再是品嘗的重點了.
多數人也已經分不清手工水餃(人工包餡, 皮是機器輾的)與手撖皮水餃的差異.

總之, 大家的口味與美食評斷標準已經漸漸轉移, 與過去不同了.
以往的美食就可能逐漸變成...

淡水阿給那真的難吃,以前也曾慕名去吃.Orz

豆腐,油豆腐,冬粉,這類東西要好吃,就是要高湯入味,高湯才是重點,偷工減料的就是光用調味醬料而已,不然光純豆腐無調味那個豆味,我相信很多人就吃不下去了.

現在人只是多沒吃過真正美食,倒不是以往美食過譽,而且行銷唬爛也不是現在才有的,且更多只是味道變了.
我講最簡單的就好了,民國8x年以前台灣牛肉很多是私宰,現在就沒有了,光那味道就完全不同.
舊 2022-10-01, 04:21 PM #1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p2015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