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kp2015
台灣這類的平民美食,7x年隨著股匯房市狂飆,加大陸探親,然後就一大堆消失掉了.我以前也不會烹飪,但8x年後為了想吃這類消失平民美食,只好自己動手了,台菜則我阿嬤的就太強大了.
台灣現在為何沒什好吃的美食,其實就是這些年來向天龍國飲食文化看齊,台灣話常說的,"吃裝潢好看的",因為很多基本功都沒做,只有最後的美工修飾加唬爛的旁枝細節.
|
你說很多人只吃裝潢,那是因為對於食物本身怎麼來的沒有概念,只能從外層來判斷美食。
我個人認為什麼是美食?我會認為是食材與烹飪兩個層面去看,美食本身需要有良好材料,你要有好材料就要有好的地方去耕種或者採集(例如海鮮),好材料本身是珍貴的,這裡珍貴的意思不是高檔食材,而是好的食材就有一定的品質,要有品質就要維持良好水土、費心耕種,需要從永續的角度維護能採集到好食材的地方(例如漁場)。
美食需要良好烹飪技術,好的技術來自人們對於知識的尊重,尊重會體現於認真的態度,例如煮一鍋飯看來簡單,可是如果你從保存米、洗米、抓到良好的水米比、蒸飯的過程中輕忽其中一個環節,一鍋飯不用一粒老鼠屎,風味都會變差。
我是覺得現在我們的美食文化,其實都忽略這些看不太到的概念。
食材的部分,很多人基本上不知道食材是哪裡來的?如何被耕種與採集?更糟糕的是,「不理解食材的珍貴」。
我舉例子,很多人到了澎湖,通常都要吃海鮮對吧?大家還特別喜歡吃的是海膽,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澎湖的海膽早就因為過漁逐漸枯竭。大家只知道一件事,我到了澎湖,我就是要吃爆海膽。今天一個人要吃爆,另一個人也要吃爆,我們只知道能吃越多越好,沒有人知道如果要滿足每一個人要吃爆的心態,再多的海膽都不夠吃。
還有,太多人也無法理解農田裡耕種出來的糧食需要多少心力,很多人的想法都很單純,沒有米嗎?那去大賣場就有,沒有麵粉?國外進口就有。但他們沒想過,如果農田被破壞濫用,糧食別說會數量減少,污染的糧食,何來良好的食材?沒有人關心農田,更不用想有人會關心農村的前途。沒有農田與農村,何來食材?
烹飪的技術,其實更體現了我們對於技術的輕忽,或許我們重視高大上的技術,例如半導體、資訊科技...但往往很多基礎的技術才是影響生活。很少人在乎烹飪的過程,或者,很少人在意除了煮好飯這件事情,除了煮飯,還有什麼是我們值得在乎的?煮飯看起來都很簡單嘛!需要什麼高深知識職人精神嗎?路邊攤文化就是我們不在乎烹飪技術的最好範例,馬路邊弄個餐車,穿個吊嘎和拖鞋,就開始賣吃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為什麼我們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可是卻不在意它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