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ior Member
|
我覺得要解釋一下, 不然有人會說這是隨便噴.
台灣的飲食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在於特殊的地理情況以及人口密度.
一個海島平地少, 然後亞洲稻米文化的發展後, 最"豐富"的就是米.
用米包東西吃, 把米磨漿了包東西吃, 把米做成麵條狀煮東西吃.
阿嬤把雞爪滷到很香, 配飯就是完美的程度, 就是一種把低價值產生高滿足的做法.
人保暖而思***慾, 但台灣很多地方我說得很諷刺, 但吃這方面不行.
台灣其實很厲害, 把包起來那個有滋味的東西的香氣跟口味分散整體.
比例要好, 作法要好, 所以會有名的台灣傳統小吃就是這樣來的.
擔擔麵, 其實就是幾樣東西都一小匙, 有些蝦米, 有名的給你放一隻蝦.
但味道就是好, 雖然那份量也是吃不飽, 但裡面用的昂貴料更是少.
便宜, 好味道, 份量>價格, 這就是資源匱乏土地上所產生的風格.
===
當然有了年紀我白飯也不能吃太多了... 現代人真的營養過剩.
我老爸吃一樣多但鍛鍊足夠, 都沒有脂肪肝的問題, 比我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