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走了...
瀏覽單個文章
oversky.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71
引用:
作者
rainwens
這篇文章指的是Queen's Consent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ng%27s_Consent
)
跟皇室簽署批准法案的Royal assent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yal_assent
)不一樣
Queen's Consent指的是當法案跟皇室相關時,女王(國王)具有同意權,
但這權力也是議會給的,屬議會程序一部份,是可收回的。
Royal assent就是我提到的慣例,議會通過法案後,要女王(國王)簽署才能生效,
但不代表女王可以不簽,雖然有的君主立憲國家憲法並沒有特別約束,
那也只是因為沒人亂搞,一旦有人不簽就會破壞民主體制,不但會引起爭議,
之後也會修法補起來,就像美國選舉人團制度,因為曾有人亂搞,就越修越嚴。
不過那篇文章主要提到的是,有跡象顯示,女王曾透過自身影響力,
去試圖改變皇室相關法案的走向,這個許多財團或遊說團體都會這樣做。
謝謝指正。
再查一次,找到上一次用時是 1707 年。
現在議院網站還是有寫,
所以應該還是可以用吧。
https://www.open.edu/openlearn/mod/...024§ion=2.2
引用:
2.2 Royal Assent
The monarch formally assents to a Bill in order for it to pass into law. Royal Assent has never been withheld in recent times.
Queen Anne was the last monarch to withhold Royal Assent, when she blocked a Scottish Militia Bill in 1707.
The Queen feared a Scottish militia might be turned against the monarchy.
元照英美法詞典
http://lawyer.get.com.tw/dic/Dictio....aspx?iDT=75509
引用:
〈英〉
拉丁語為regius assensus。指君主對議會兩院通過的法案予以認可,從而使該法案成為議會法律〔Act of Parliament〕。根據1978年《解釋法》〔Interpretation Act〕規定,除非另有規定,議會法律自御准之日起生效。先前,或由君主親自御准,或經君主簽署後由國璽〔Great Seal〕大臣特許的委員會御准,並將兩院議員召集到上議院宣讀,但1967年《御准法》〔Royal Assent Act〕已將此程序加以修改,改御准由下、上議院議長分別在下、上議院宣佈。理論上,君主對法案批准與否有裁量權,但自1707年以來,從未發生過拒絕御准的情況。 ( 撰)
2022-09-14, 11:47 PM #
151
oversky.
瀏覽公開訊息
傳送私人訊息給oversky.
查詢oversky.發表的更多文章
增加 oversky. 到好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