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本來德國沒有打算侵略俄羅斯,但是史達林大清洗內地,又在蘇芬戰爭疲憊慘勝(很像現在俄烏的局勢),剛好鼓勵了德國東進。
這次俄羅斯侵烏被看破手腳,瑞芬趁機加入北約,俄羅斯也不敢如何,那個北約東擴會造成威脅云云,只有在北約經烏克蘭時才成立,北約經由瑞芬向東與俄羅斯接鄰時,典型符合北約東擴,但是俄羅斯卻以「沒有意見」或是發動戰爭自衛反擊瑞芬。
本來歐洲承習很久,議會都不太想通過軍備預算,正好俄羅斯的威脅,使得軟弱北約又硬了起來。從烏克蘭向北約求援可知,寄望盟友舊情不切實際,還是另求他助比較重要。但北約不會是免費,烏克蘭後來既使獲勝,接下來就是沈重的外債。但誰管呢?現在不抵抗,真如俄羅斯所要求解除武裝,昔日大阪戰後填平濠溝、拆掉城牆後,翻臉再被亡國,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