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wkm
出院前跟醫護表示要X光與電腦斷層的影像(記得以前要200元燒成光碟片)
以便日後去他院可以給醫師參考
對方說現在資料都存放在雲端,其他醫院可調閱,除非是小診所可能沒辦法
真的嗎? B醫院可以讀A醫院的資料?
|
http://www.mohwpaper.tw/adv3/maz17/utx09.asp
2018起 可以上傳
這個說法就很妙
因為不是必須所以有的醫院沒上傳
而且是近期例如2年 .但是癌症或特殊疾病 醫生會追蹤5年以上資料
但是雲端空間很珍貴 通常標準2年就刪除
等到所有醫院都嚴格執行上傳
健保局就會發現它建立的雲端資料庫他媽的容量太小.
選擇有3種.
1超過1年資料通通刪除
2.擴大資料庫容量
3.介接各系統資料庫
1最省錢省事 2.要多花錢 3.要多花錢多花精力
然後我想起公視影像資料庫大量被不小心刪除的新聞
以上是我用腳毛腦捕的
實務上我從醫院燒光碟 醫生還是愛看不看.如果認真要看的醫生
那個光碟基本資料都只有1年最多2年. 事實上醫生至少要看3年資料
反而是小診所比較有辦法調資料.
但是小診所很多沒有相關藥品.要動到電腦斷層的.它沒辦法配合.
院長自己用網路就可以抓
大醫院要是還沒建置系統
醫生的診療電腦 只能連內網. 外網是特別電腦才可以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