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treme
同樣2TB容量,顆粒主控都不一樣,壽命不一樣很正常啊
|
給我時間可以找出一堆反例,顆粒主控都都一樣(都是Phison 代工),只是廠牌不一樣,標列的TBW就差幾倍。
只因標少的那家保固會看TBW與年限,其中一個條件先到就過保,另一家標很高的完全不看TBW只看年限,只要保固期間內出保就換給你,所以廠牌標示TBW的真實意義在那??
二來另一個證明,排除主控晶片掛掉與韌體有bug導致SSD掛掉(以上兩種原因才是SSD出保最多原因,沒有甚麼健康度很低才會壞的案例),日本、德國,甚至Mobile01都有些有錢有閒的玩家做實驗,把SSD用程式自動寫入隨機數據,一直寫到死並記錄過程,結果市面上賣的SSD只要沒有上述那兩種原因,512GB等級的SSD都能寫到50~100多PB,比你想像中還耐寫,也都很接近NANDs的理論可寫次數(3000 ~800 P/E)
PS:三星的SSD實際寫到死的數據量甚至遠遠超過其他品牌,NANDs體質硬是比其他廠好,也難怪人家敢賣貴。
如果TBW代表的是所買的SSD可寫的量,實際測試都真正遠高於廠商公布的TBW,那CDI是用廠商公布的TBW所換算出來的健康度,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又有何參考價值??
我還是強調一下,現在SSD會掛大多是非NANDs寫入到極限導致的,但你卻只用健康度來預測你使用中的SSD到底穩不穩,那有何意義嗎??更何況只要不是用來路不明NANDs做的SSD(別買2~3線廠牌都可避免),它比你想像中還耐寫多了,絕不止廠商公布的那點TBW
我一個朋友舉個不錯又易懂的例子,台灣賣的飲水機都只有一年保固,你買來用難道用超過一年就會壞??實際上用超過10年多的是,甚至很多是因為外殼變黃才換掉,而不是用壞才換,但有些人買了卻要用到保固。
TBW只是廠商根據SSD商品售價定位高低,制定出合理的每日寫入量(DWPD) ,乘以保固天數算出來的,也就是說它就是百分百為保固條件設立的,跟SSD真正壽命沒有直接關係,當然用它算出來的健康度,看看就好。
用樓上提供的Intel_MAS_GUI_Tool_Win_1.12.zip,就會又合在一起了。
反正Intel太想擺脫過去傳統NANDs SSD業務才搞出的爛招,搞得一般消費者很混亂。
3D Xpoint應該就是Intel以後SSD唯一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