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專業爭論我不懂 我只知道藥買了 就要給醫生有機會開
該不該開藥 病患合不合適用藥 那是醫生專業的判斷決定
買了藥 堅持要PCR陽姓 醫生才准開
但等PCR 的時間又會超過用藥黃金期
有點常識都會覺得這規定有問題
你現在一直強調副作用講得一付藥沒用的樣子
如果這藥沒用那就不要買 如果有用 有人是可適用的 那就要讓醫生有機會有權力開藥
有必要一直汙名化這藥嗎
用藥數據也很清楚 你我也不需要辯了
政府原本限制 導致每天只有幾百例 只有那種高齡住院者有症狀篩檢時就依規定住院者才有用藥機會
放寬 65Y 後 給藥 就上升到最高每天4千多份
另外這個本來就是預防性用藥不是治療用藥 防止病患進入中重症的用藥
愈往非危險群開放 本來就可預期會有愈高的無效投藥率
就跟疫苗一樣 打在年輕人跟幼童身上 本來就可預期打跟不打的差距不會像高危險族群一樣,因此疫苗有限時 當然是高危險族群先打
所以要開放到哪個等級 還是取決於藥夠不夠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