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xel_K
我就在想,那個開怪手的不知道這樣敲可能壓到自己這一邊嗎?

|
以下胡扯 ....
因為那是豎直的鋼筋混凝土幾近真圓的管狀建物 ....
圓的很難搞 . 單一結構 = 沒有明確可循的結構 . 跟方正房子那是柱那是樑那是牆那是樓板不一樣
未經設計規劃引導或限制它怎麼倒 . 天知道它會怎樣栽 !!
況且台灣圓狀建築稀少 = 拆圓的人才與經驗少
人身風險大 . 該司機若很老實的話應該買不到民間意外保險
以衝擊方法拆這種管狀東西 . 其沿著管身之衝擊破壞的環狀線 . 應該是由低漸次走高
並最低點取一段完全破壞不留鋼筋 . 清除混凝土做為重力倒下的突破口 . 也就是將低點設為倒向
這需要用衝擊頭或人工做好前期工程 . 不是一顆鐵球從頭拆到尾
而該拆除的破壞環狀線幾近水平 . 也沒有規劃設出倒下突破口
僅以一條鋼索繫拉防止該建物反向倒塌 ~ 但 . 該建物巨大的質量與重力勢能 . 別想拉住
更糟的是司機操作失當 ~ 最後一擊落點在破壞環狀線水平之下約1.5M . 建物隨即倒塌
算他失手+命不好
雖然建物倒向仍與繫繩拉力方向一致 . 但倒向沒有設突破口 . 最後一擊壓縮了破壞環狀線的位置
建物管身的上下挫口形成交疊的距離短 = 交疊後的傾倒角度不夠
又 . 挫
口 交疊樣式是 ~ 當司機面的上挫口邊緣凸出於下挫口邊緣 (測試 : 林口交流道 ; 湖****流道)
該面的上挫口懸空 . 其下的支撐力小於對向的上挫口 .....
所以啦 ~ 看該混凝土管向前倒後又倒回來釀災
拆這玩意另請個結構師可能還不夠 .......
胡扯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