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爆發全台首例院內感染 亞東醫親吐:確實學到慘痛教訓!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平息,今年5月中旬本土疫情一夕爆發,其中以雙北地區最為嚴峻,當時亞東醫院發現全台第一個院內感染個案,消息一出讓民眾震驚。感染科醫師回想當時,
如果能夠早一個禮拜發現,也許整個疫情會和緩很多,更坦言「我們確實學到了慘痛的教訓」。
疾病管制署今舉辦「COVID-19感染管制與防治策略研討會」,亞東醫院內科部暨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廖俊星受邀分享該院防疫經驗。他回顧當時院內出現發現住院患者確診,回頭追查才發現已有多人感染,「當你覺得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了!」
今年5月11日,新北及宜蘭出現社區不明感染源確診個案,亞東醫院隨即展開應變,包括急診區域外推、急診醫護全面戴N95口罩、外科醫療降載等,12日萬華茶室員工確診,亞東醫院13日開始通知各科分艙分流,並預計清空7B病房供檢疫使用,廖俊星原以為這些應變機制還來得及,卻沒想到疫情早已悄悄在院內爆發。
5月14日上午,亞東醫院出現全台首例住院病患確診。廖俊星說,這位患者在
9日來到急診就醫,10日住院,
診斷為COPD,在急診和病房都沒有採檢;直到後來開始發燒,醫師詢問家屬才知道有萬華接觸史,緊急安排PCR篩檢後確診。當天晚上接觸者PCR結果陸續出爐,包括隔壁床、另一病室都有人確診。
廖俊星以院內感染事件提出反思,傳統的院內感染防治並未注意病人與陪病者在病房的行為模式與感染風險,由於
這名指標個案可下床活動,也經常與其他人聊天,大幅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另外,外籍看護也有聊天和共餐的情形,在疫情流行期間也都帶來相當的風險。
另外,當時社區疫情來勢洶洶,廖俊星直言「當時光是處理個案通報,就搞死所有感控相關人員」,最高紀錄是一天通報1600例,平均起來每天800到1000例是正常的,直到中央後來更改流程為「陽性才需要通報」才緩解。他也藉機呼籲政府,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法定傳染病機制該如何進行,這是我們未來需要思考的。
===================================
某些人的看法:不管啦!疫情會悶燒,絕對不可能是因為發生一連串其它意料之外的狀況,例如:有任何位於前線的醫療院所警覺心不夠,太晚採檢(或甚至沒有採檢到)害的。反正把問題都推給中央,叫中央負責就對了!我們繼續回來吵 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