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誰"、"哪些人"決定要興建或修繕。
↑ 地方民代、建商、有利人士....
說白了,幾百萬∼幾千萬公帑在某些地區可能是為極少數人服務。
少數民眾綁里長綁議員綁民代,最糟糕是背後還綁特定廠商....
選票 = 鈔票 → 當選者,有權力提議施壓各工程單位去興建或修繕什麼設施。
經歷過的人就知道這層關係多複雜。
很可笑,政策執行的公務機關要把守交待清楚每一塊錢,誤差1元 會計就打槍承辦,承辦有時間和驗收(來自上層)壓力。
可是做無關重大民生或非必要經費投入的決定,卻有部份來自本該「為人民看守錢包」的民選代議者。
建商框好地贊助選舉→當選後關說在某塊公家地蓋公園、公共設施...(用公家的地,花公家的錢)→提昇房價→有錢再贊助選舉→loop
只要互利的共生關係無法透過制度去改善,甚至資訊透明化。類似疫苗採購這樣完全不公開的誇張行徑,各鄉鎮區已經見怪不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