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ill45678
國屬: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理: 台灣 大陸
矛盾:認同中華民族下=不同政治體 不認同中華民族下=台獨 日皇民 原住民
人文: 多民族 多文種 多語言 統一語言:漢語=國語
矛盾: 認同中華民族下=漢語 不認同中華民族下=漢語 可能有人認為是日本語 英語
我是大概分出來 不盡完善 還有很多矛盾 例如閩南語 原住民語 各地方言
人種:以台灣回逤上去 遍布大陸各地 除原住民外 依近代史還可追朔到日本
矛盾:認同中華民族下=中國人 台灣人 不認同中華民族下=台灣人 日皇民 原住民
文字: 統一文字 繁體漢字 簡體漢字
矛盾: 認同中華民族下=繁體漢字 簡體漢字 不認同中華民族下=繁體漢字 日文 英文
為誰而戰 為何而戰 假設 面對侵略台灣本土時 以下國家跟威脅: 依地緣位置
假想敵人: 美國 中國 俄國 大韓 日本 越南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矛盾: 除中國外 上述任何國家侵略台灣應該會是砲口一致向外 無爭議
以上大概這樣 還有很多地方我就不一一打上 如有誤導 懇請指正
那該怎麼看? 就看每個人怎麼看了
|
我的認知,「中華民國」目前「實務上的官話」在臺灣社會環境簡稱「國語」,學術名詞:「現代標準漢語」。
「漢語」是一種相對廣義的「通稱」(母集合)底下還有多種「漢語方言」,若直接 漢語=國語 會有「差不多先生」的意味。
「現代標準漢語」是民初時代「讀音統一會」開始的累積出來的產物,有陸續調整,用最大綱的方式解釋,
「現代標準漢語」是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滿漢蒙回藏苗搖 各省漢語方言音的大雜燴,因為是在北洋政府時期制定的,
所以實務上確實偏袒北方漢語方言音比例超高,畢竟在民國以前,北京做位歷朝歷代首都已經好幾百年了。
但「不能」直接把 國語=北京話,「國語」實務上就是包含有漢語南北方言音的大雜燴。
中共把「國語」換了個名詞,改稱「普通話」。把「注音符號」換了一個表現相同發音的視覺符號,稱「漢語拼音」。
或許會有酸民拿中華民國文化部定的那套「國家語言發展法」來說嘴,但別忘了這東西是「發展法」,
說難聽一些就是玩文字遊戲的產物,而且制定的單位是「文化部」,這就表示這套東西將來會隨著政黨輪替,
而有翻盤或冷凍等等狀況的機會。
現階段臺灣社會環境內「實務上的文字系統」簡稱「國字」(傳統紙本印刷世代),進入電腦數位網路世代之後,
新版的用詞是「正體字」,全稱「正體中文漢字」,中華民國教育部早年有公告「國字標準字體」,
然後199X世代末「國字標準字體」有過一次筆畫改版,我學的「國字標準字體」是在198X末∼199X世代初,
所以我學的「國字」其實是舊版的。
中共在西元兩千年世代把臺灣的正體字拿去二創改筆畫成了中共的國標碼(GB18030),也被民間俗稱為「繁體字」,
這下好了,你所謂的繁體字,到底是指中共的國標碼(GB18030)?
還是指臺灣的「國字標準字體」(範本檔: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楷書向量圖字形檔 民國108年版本)?
中共的官方用詞是「簡化字」,簡單籠統來說就是挑選了古漢字+部分再造字,再彙整出來的。
所以請不要再民間差不多先生思路的使用 繁體字、簡體字 了 ,應該要用兩岸的官方用詞 正體字、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