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olor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45
2021-08-09 打破三倍券效益的迷思

至於政府去年推出三倍券的總支出約500億元,為何卻可以創造出1,000億元以上的商機?
根據經濟部書面報告所稱,其中有176萬人綁定電子支付,只要在去年7月中到12月底間支出超過3,000元,
政府就會回饋2,000元,意即等於個人可淨得到2,000元。由於這176萬人在半年之間的總支出為102億元,
平均每人支出5,785元,所以政府認定這就是三倍券所產生的效益。
以此類推,因為全台有2,300萬人,如果每人都因三倍券平均支出5,785元,所以總效益就會超過1,000億元。

我們認為,這樣的估算方法有很大的問題。首先,這些綁定電子支付的人半年才消費5,785元,
會不會太少?每個月只要去採買一些日常用品,或是去吃個飯,半年的支出很容易就超過上面的數字,
這5,785元根本上很可能就是原來要花的錢,現在只是改成用電子支付,屆時再領回2,000元。
也就是說,三倍券的支出,在消費過程中很可能百分之百的被代替,並未因而產生任何新增加的支出。
如此,怎能推論三倍券增加1,000億元的商機?

總而言之,不論是消費券或三倍券,對於總體經濟所能創造的效果,在於「能否增加新的支出」,
如果這些消費券被拿來當做一般性的支出,例如本來要花100元現金買便當,現在改成拿100元三倍券來買便當,
那麼這100元的三倍券的使用,對於剌激經濟就不會有任何的效果。

其實2009年底中研究對於消費券的研究結果已經充分說明,由於國人高儲蓄率行為,
大部分的消費券都用在一般的消費上面,而把原來要支出的現金給省下來,
最終的結果是發放消費券和發放現金的經濟效益其實都差不多,去年的三倍券或未來的五倍券也是如此。
     
      
舊 2021-09-07, 09:09 A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lo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