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閩南語詞典也不是就真的是真理是真正的意思。
閩南語來到台灣經過時間人物的轉傳都有些不一樣了。
閩南語原本的意思很少落於文字書本,都是經過老一輩的口耳相傳比較多。
你貼的那個連結確實有兩種說法,但是民間幾乎都只有第2種說法,我為了第一種說法
找了很多線索,但是就只有在台灣,在宗教裡面才有這個說詞。閩南語源自哪裡呢?
另外號罷跟號孤根本就不是一個說詞。兩個根本不是同語義。強兜在一起就不是原意了。
可以說音同意不同。不能拿來強兜再一起而這樣解釋。
下面我貼一些我找到一些講法,有精通閩南語的老者有教授級的師者,對於孝孤的理解。
周長楫的《閩南話與普通話》
此書 138頁,「孝孤」是用來孝敬亡者。天啊,此詞不雅,台語不是這個意思。
泉州話區,可能無「孝、孝孤」這寡語詞;漳廈話區無「祭」的講法,整個閩南話區,攏無「祭孤」佮其他的同義詞。
孝敬亡魂,台語稱為「祭拜好兄弟」,台語絕對不在祭拜時,稱自己的祖先或去世師長為亡魂。這一句話「孝孤」是否可以音寫為「孝孤」還是問題。
這句話一般用為輕蔑語,意指「把不該他吃的東西,拿去吃了」。
用此字來指「孝敬亡魂」,我認為是不敬、也是不雅。
周教授的書講「孝孤」是用來孝敬亡者;伊認為台語的「孝孤」毋是周先生講的意思,是「歹 聽話」。
另外在跟上面"darkangel"解釋一下,我本無意冒犯,只是大家把自己所經歷跟理解的
說法跟看法講出來讓大家理解而已,這是不是才是為一個"師"的真正意義呢。
號罷休營跟你們理解的那個孝孤,真的應該不是同一個語義。
民間閩南語真的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只要合乎環境跟人物,講的能讓對方理解意思
就是閩南語,就這樣而已。不太用去鑽牛角尖裡的太深入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