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已經有跟 NIH 簽合作了, 官網上有資訊。
引用:
2. 2:01
這個是美國NIH的S2P,...43...其實只要跟NIH付點使用授權費就可以了,畢竟只是點突變而已。
|
某帳一直在用推論推測, 那個表格上的數據在沒有一樣的測試基礎下等於廢物...
這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
在還沒有公布兩者的數據前, 就說過與不過都是 "猜"。
引用:
3. 7:07
中和抗體效價(GMT titer)會受實驗環境、實驗材料和方法(Microneutralization assay, Pseudovirus neutralization assay, PRNT..)等差異影響,所以只有這個數字是沒有辦法判斷好或不好的。
某些新聞引用Paper說"AZ抗體效價372,莫德納疫苗為373"所以高端更好,完全是錯誤認知,不然同樣是Subunit疫苗的Novavax,一樣用S2P下中和抗體GMT titer到3906(95% CI:2,556;5,970)不是輸慘了嗎?
所以還是得等月底跟AZ的比(不過理想上應該還要用同個康復者血清做基準校正)。
|
T細胞反應等同於保護力? 這部分還有待確認...
先前已有在討論 實際保護力(中和抗體?, T細胞反應? which one or Both?)是從何而來...
保護力數據只能從第三期或是類似第三期實驗下才能夠觀察到。
引用:
4. 9:04
其實要求做三期的原因就在於,中和抗體效價高跟實際保護力雖然是正相關,但不代表有因果關係。
目前WHO在討論的免疫橋接(Immuno bridging)是想用中和抗體效價來做為替代三期期中指標,但其中很大的癥結點除了對於不同變種株的效價差異外,也完全忽略了T-cell immunity扮演的角色。
...43...
|
單篇文章 No.
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