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ibo987
這些太複雜了..
有難時,記得抱大腿就夠了.
默念 請釋迦牟尼佛大人幫忙.
|
自他有難皆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無虛空藏菩薩
普門品、 |
經典
觀世音菩薩最初所發願:
引用:
我今觀於地獄眾生多諸苦惱,人天之中或有垢心,以垢心故,數數墮於三惡道中。』
復作是念:『是諸眾生以坐親近惡知識故,退失正法墮大闇處,盡諸善根,攝取種種諸邪見等,以覆其心,行於邪道。
世尊!今我以大音聲告諸眾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闇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
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悲華經
|
>>十二因緣 在《瑜伽師地論》 中的資料(卷9、卷10):
引用:
...我讀佛使比丘,現在已經過點了,他呵斥《清淨道論》的作者,有人說他講得好, 我就拿來看看,他講的十二因緣粗略的很!
你去讀讀《瑜伽師地論》講的十二因緣,那就是非常的微細啊,說是無著菩薩說得也好,勒彌菩薩也好,
這可見這大乘佛教學者講的就微細,令你開大智慧啊。
所以我們小乘佛法也學,大乘佛法也要學,不要退大取小。...玅境長老 - 地持菩薩戒本
|
玅境長老述 - CHM (可全文檢索) |
常柏法師述 - 網頁版
因長近乎兩卷... 這裡就僅給索引就好..
-----------------------------------以下連結點選進入~為常柏法師述:
韓清淨 批尋記 科判:
卷09 (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六)
寅五、
業門
巳一、與果門
巳二、損益門
寅六、
業增上
巳一、加行 巳二、串習 巳三、自性
巳四、事 巳五、所治一類 巳六、所治損害
寅七、業顛倒
巳一、作用顛倒 巳二、執受顛倒 巳三、喜樂顛倒
寅八、
業差別
寅九、
業過患
辰一、舉七種
辰二、指廣說 : 約犯尸羅辨(十種過患,戒律儀、虧滿十)、約犯五事辨(五戒)
癸三、
生雜染
寅一、生差別 寅二、生艱辛
寅三、生不定 寅四、
生流轉
未一、
緣起體 未二、
緣起門
未三、
緣起義: 顯甚深(離有情義,是緣起義 ...)、明建立
未四、
緣起差別
卷10 (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七)
未五、
緣起次第難
未六、
緣起釋詞
未七、
緣起緣性
申一、辨緣性 申二、釋妨難
未八、
緣起分別緣
申一、
十二支次第差別
申二、
緣義分別
申三、十
二支前後相望分別
申四、
十二支為緣決擇分別
申五、
所障能障分別
申六、
不有及滅分別
申七、
依緣起門分別
申八、
緣起過患勝利分別
申九、
諸門分別
未九、
緣起諸經
申一、
釋說道理 申二、
釋甚深義
申三、
釋說緣起 申四、
釋別別說
-------------------------------------------------------------------------------------------------
抱歉..

老是引文...這是自己習氣...
自己親近的師父曾有告誡過自己:不要好為人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