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flyfly 兄~ 我的文學素養, 或者說理科以外的素養目前不足以支撐您說的.
唯獨下面這一句, 我是非常贊同的:
"規範的簡化字不光只是美感問題,更破壞了傳統中文漢字的造字邏輯和識字直觀."
並不否認我本身就經常自己把外語的理解寫成中文, 形成很獨特, 不被接納的情況.
譬如有篇談到病毒輻射擴散, 原意指的是無死角全方向發散的意思, 但.. 算了.
欣賞對岸一些活過文化大革命, 有豐富知識的人, 但畢竟他們還是少數.
近來我接觸的大多數是對岸搶先(理由前篇提過)翻譯外語著作, 然後轉繁體.
這裡先不提您的正體繁體之爭, 對我而言中文就是繁體與簡體.
我甚至不會注音, 只會拼音, 英文體系多年, 自然而然學會的, 沒有特別去學習對岸課程.
但知識應該是無國界, 有區分但不偏見, 譬如我沒有宗教信仰, 本身華人是佛教道教.
然而最近拿來閱讀其中一本有十二章節關於知名學者解讀基督教新舊約的著作.
作者學識非常豐富, 引用了諸多古文學跟藝術, 譬如浮士德的梅菲斯特.
或許有人覺得怎麼拿這種文學來對比聖經, 我只能說.. 每個人觀點與連結思考都不同.
我個人覺得很有意思, 欣賞不同的角度.
所以我認為語言的運用, 或者知識的運用, 應該是要超越國度, 超越人種的.
因此批評了拿用語不同來大作文章的人, 特別是該者攻擊自己人對於語言的使用.
當然我也幹過類似的事情, 批評過用台語寫中文; 但後來想開了, 這就是變遷.
重點是其中傳達的資訊.
就像拉丁文後來成為英文的部分, 希臘文成為的部分, 或者捷克與法國爭執的部分.
這就回到了討論對岸, 簡體字我的確看不習慣, 前面就寫了.
但你不能不感興趣, 他們文化大革命前後的文學如此不同.
甚至後來經濟重組前後, 也是很大的改變, 你拿現年50歲的對比30的, 很明顯.
我就不深談差異點, 很多人應該都沒有興趣, 我算是比較異類, 也時間多..
就寫到這裡~ 我尊敬您對台灣正體文(字)的努力, 也樂觀其成.
你寫得很細膩, 我也完整回答我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