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我自己就是傳產老闆
周遭也都是這種的
為何難改!?
1.規模小 資本小
一般人只愛嘴砲老闆開豪車住豪宅卻不改善生財工具
但事實是豪車豪宅比起廠房 設備根本只是零錢
有人知道一個工業區內400坪這種很標準的廠房要多少錢??在台中弄起來一億還遠不夠耶
而台灣一堆所謂的老闆根本手上的流動資金不會超過3000w
有點概念的就知道要保持當前組織健全營運連個300w都難動好嗎~這種差距一般民眾理解了嗎?
(之前去參加幾個產業園區投單發現8成以上根本連破千萬流動資金都沒有咧...
也就是說拿個百來萬出來就痛得要死了也敢來投...)
那是不是繼續龜著偶爾享受一下比較實在?
2.前景不明
同前很多產業都搞了20年 30年甚至更久了
一直都在弄這領域的特定幾個東西~利潤就這樣低
除非有個超特別得靈感一口氣反轉大超前且市場也接受非常好
那就有投入大資本擴大的價值
但事實呢?台灣一大堆小公司其實手上也都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專利
很多也都持續有創新跟改良在註冊專利但為何都沒出現在市場??
基本上市場只看到要漲價就直接說NO~不能無痛銜接舊規格也說NO
結果這堆發想99.99%都淪為一時空想
中小企業家們更常見到的是敢衝借錢去擴張或去推一個新產線然後死翹翹的
特別是現在很多東西別提中國~人家越南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度稍微玩一下就玩通了
馬上就能出產線
你確定你當下抓到的金雞母來得及讓你抓著到你準備好?難道不是你投下去了~等到準備進市場就已經爛大街了?
3.根本沒有改善的意義
台灣傳產有很大比例根本不是做成品僅只是加工
他就專門幹某一個工序
而且他存活的原因只是單純他這一遍工一時沒辦法轉移根本不會是他多專業做得多好
(要直接去跟價格爛大街的買必須有超大量但沒那種需求量的、連跨縣市沒辦法委託的...etc)
然後收入就是超簡單的滿線下一天多少
只有多幾台能多多少或能不能撐得到那個訂單量根本沒有思考啥新型加工機的餘裕
因為要投入的錢根本是他這一輩子不敢奢望賺得到的
而搞成品的也未必能大得到哪裡去
於是就產生了~我一個月有個幾十萬花能過得不錯就好了幹嘛冒大險背負大債務去衝?
特別是年過40一堆人只想著順順過到老就算了(一般人也多是如此而已吧~還盼老闆計畫幾十年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