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節錄幾段,我的立場跟口罩一樣就是...我Ok你們先打
AZ疫苗該不該打,副作用大、保護力低?在英接種者現身說法
在眾人殷殷期盼下,國內首批新冠肺炎疫苗終於抵台,但這款AZ疫苗一再被質疑其副作用及保護力,究竟真相為何?《天下》訪問剛接種疫苗的在英華人、英國人,釐清三大迷思。
護理師從冰箱內取出小巧的新冠疫苗瓶,持針頭精確抽取0.5毫升,迅速施打到同院的醫護同事手臂。完成接種後,還得在旁休息至少半小時。
這是國內211家新冠肺炎責任醫院內,即將出現的場景。
一個月後,你在台大醫院、林口長庚的急診、隔離病房,或新冠病毒採檢站遇到的醫護人員,可能已接種了國內首批新冠疫苗,並逐漸產生保護力。
由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發、韓國廠生產,共計11.7萬劑新冠疫苗,運抵台灣之後,指揮中心已拍板,首批疫苗將優先提供給近18萬名專責醫院第一線醫護人員施打第一劑,但不強迫接種,醫護可自行選擇。
一瓶的疫苗可供十人施打,開封後效期僅六小時,逾時只能報銷,因此接種人數控管格外重要,自願接種者須事先預約。
第一線醫護人員施打意願如何?之前爆發院內感染的衛福部桃園醫院,副院長、急診權威陳日昌表示,雖尚未精確統計人數,「初步詢問接受度還不錯。」
而他本人會率先施打,「疫苗來了我就會打,」他肯定地說。
首批新冠疫苗抵台,目前儲放在桃園的低溫倉儲,食藥署人員須清點數量、查核冷鏈紀錄,還要取樣檢查有無異物,並送往國家實驗室進行檢驗,通過後才能放行。(食藥署提供)
然而,當台灣開始第一波疫苗施打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可以看一下,牛津AZ疫苗的發源地、也是施打人數最多的英國。
副作用大、防護力低?在英接種者現身說法
英國最著名的台灣人,當年代表Google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下圍棋,擊敗韓國棋王的DeepMind資深工程師黃士傑,在二月八日,接種首劑牛津AZ疫苗,成為全英逾兩千萬接種者的一員。
他當天在臉書上秀出疫苗接種卡,寫下「Tomorrow will be a good day(明天會是美好的一天)。」
英國是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去年底英國率先全球核准輝瑞BNT與牛津AZ疫苗,現有近三分之一人口接種。
在診所接種疫苗後,黃士傑返家工作,就感到一陣疲累,「連坐著都很累,」他告訴《天下》,「感覺身體好像在跟什麼東西作戰。」當天他晚餐後就早早入睡。
經過十小時睡眠,隔天起床後症狀改善,但第三天疲累感再度襲來,直至第四天才真正好轉;手臂疼痛感大約維持一週,此外,未感到其他不適。迄今接種滿月,工作生活一往如昔。
「副作用還要分等級,」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部落客林氏璧撰文解釋,輝瑞BNT與莫德納疫苗發生較嚴重副作用的比率,仍比牛津AZ疫苗高,但同時也代表抗體效果較佳,「這是一體的兩面。」
所謂嚴重副作用,包含神經學相關副作用,以及可能致死的過敏性休克。二月下旬英國藥品監管機構統計,輝瑞BNT與牛津AZ疫苗的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分別為百萬分之18.8與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