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avidxyz
因為我不是航空或海事相關,所以不清楚,就自己的問題提出
也許法律是這樣訂的(只要培訓10名飛行員,就能雇用25名外籍飛行員)
但法律並沒有規定因此就一定要雇用多少個外籍飛行員啊!
至於雇用那邊划算(便宜).....這就是公司選擇的問題,
換做你是公司,你也會用便宜(應該是國內的)的那一邊吧?
還是說現在航空公司如果缺35名,
就會選擇培訓10名然後外加25名外籍?
我看新聞好像都是航空公司有缺,
國內飛行員自己去航空公司應徵的?
..
|
台灣對於自家飛行員的信任度超低落的你知道嗎
民航局 有規範 國籍航空公司每年要淘汰一定比例的飛行員 促進活血
問題是 那些外籍的因為簽約的關係幾乎都是雷打不動的
本國飛行員每個每年都挫在等
然後講升遷
外籍的來台灣飛每個都跟寶一樣 沒幾年就升上去了
台籍的就跟草一樣飛行時數破五千都還沒升上去的很多
不然前幾年為什麼機師要罷工
台灣公司胳膊往外彎就算了 連政府的胳膊也往外彎
再來講體檢 這一點 阿K 的感觸應該也一樣很深
美國歐洲都差不太多 別說半天 兩個小時內就差不多該弄完走人了
台灣如果是在線上的飛行員的話 半天都算是快的
要是中間有去別的國家待了幾年再回來檢驗的話 一整天就沒了
做的項目說真的對於飛行安全的判斷我是很懷疑有啥屁用可言
心跳運動狀態監測 肺活量 這些我可以理解
全頭上戴上檢測儀器紀錄腦波是幹啥鵝毛子的鬼東西?
簡單的說 國外體檢是想確認你的身體機能能不能正常運作執行飛行任務
如果能達到要求的話 少條腿都能核可你通過檢驗
(前兩年就有一個女飛行員 少條腿 但還是順利通過健檢然後順利拿到執照的)
在台灣就會覺得健檢是想盡辦法挑出你的缺點
這裡面差異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