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引用:
作者chowtom
日本的大都市電車的利用率非常高
有在東京上班尖峰時間搭過電車的都知道就跟沙丁魚罐頭差不多
擠成那樣你就算戴N95 若感染者就在你的臉旁呼吸 能撐多久沒事?

多數人搭電車通勤的狀況下
有中標的人搭一趟電車就直接感染爆炸了
很多人都是轉車再轉車 一班車傳到另一班車
接觸者根本無從追蹤起
口罩沒用?我就知道

話說我們台北捷運上下班某些線車廂和公車也擠得吻仔魚一樣說

所以我覺得應該還是防疫疲勞造成破口

成功故事破功?日本疫情為何又失控
才將疫情災難轉為成功故事的日本,又再度面臨新冠病毒的挑戰,這次成功故事似乎要轉向黑暗致命的冬日。

11月底開始,日本的確診人數就是單日兩千、三千的爆量成長,東京都更是持續創新高,2020年最後一天東京單日新增確診1337人,單日首次破千人,新一波疫情眼看壓不下來,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向中央政府請求發佈緊急事態宣言。

為什麼會這樣呢?

4月初進入緊急狀態,5月底結束。早稻田政治經濟研究員費依(Rob Fahey)倒是給予肯定,「雖然中央政府表現算不上理想,但日本整體的反應仍然是模範。」

許多人認為東亞國家在疫情控制上相對成功,文化差異是很大的原因,和重視個人主義的西方國家相比,東亞國家社會觀念強大,更願意容忍某種程度的不便,自願接受公共衛生限制,是日、韓,甚至台灣等國相近的文化背景。

「我不認為感染數的下降是因為政府的政策,」東京醫學院助理主任小池龍二認為,「是那些難以衡量的日本人生活習慣的結果。」

在5月時,日本的防疫轉危為安,就有專家指出這是因為日本整體肥胖率低,以及擁有治療肺炎的專業技術,還有一些不科學的說法,例如日語發音飛沫噴出的比較少。

基本防疫戴口罩對日本人來說不是太奇怪的事,原本就會戴口罩防範花粉症的日本人,也因為這樣的好習慣,有效躲過2020年的大爆發。

「社交距離對日本來說不是什麼新的概念,」英國行銷公司Tag的日本代表久保明彥(Akihiko Kubo)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指出,「日本已經保持社交距離超過2000年了,日本人很少會握手、擁抱或者大聲講話,在擁擠的地鐵也很少交談。」

「如果你認為日本在控制疫情上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功,跟政府做了什麼沒什麼關係,更多的是人們的行為以及對彼此的尊重和關心,」久保明彥認為。

日本政府在12月28日開始鎖國1個月,暫停外國人入境申請,嚴格的邊境防疫,還是沒能立即阻擋新案例的增加。

雖然歐美已經開始打疫苗,但是日本大概要等到3月才會開始施打,雖然理論上7月奧運就要舉辦了。

防疫疲勞

感染數在年輕日本人中增加得特別快,《時代》指出,有證據顯示,在日本第一個病例出現11個月後,公眾防疫似乎已經出現疲勞。

「人們對第2波新冠疫情無感,」東京大學醫事社會學教授武藤香織,同時也是日本新冠病毒小組成員之一,她觀察,「儘管官方一直有在努力,但專家小組的警告,和政府的決策之間似乎存在著落差。」

年終忘年會雖然多數都取消了,但是東京的鬧區依然不時有擁擠人潮,俱樂部、餐廳等商家雖然都被要求要縮短營業時間,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乖乖遵守。

雖然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是日本人習以為常的事,但不想配合的人依然存在。


陰謀論者選東京都知事

Youtuber平塚正幸在網路上呼籲抵制戴口罩,他在夏天還出來競選東京都知事,競選口號就是「新冠肺炎只是感冒」,雖然他落選了,但是依然吸引了一群相信這種說法的民眾,東京火車站不時出現舉著「新冠病毒是假新聞」標語的追隨者。

陰謀論能夠成功傳播,是因為「人們傾向相信與他們基本信念相呼應的新聞,」日本秀明大學社會學者堀井光俊,同時也是《口罩與日本人》一書的作者,他認為在網路時代,大家更容易透過社群媒體找到反體制的同伴,「在社會價值的邊緣,反而給了這群人更大的聲音。」

政府領導慢半拍

日本一直沒有採行絕對嚴厲的管制手段,即便是「緊急事態宣言」也沒有強制性,只是「期待民眾善盡配合義務」,不禁足也不開罰。

非硬性的規定,「缺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領導,」日本神戶大學感染專家岩田健太郎,也是當初登上鑽石公主號後,批評安倍政府防疫不當的吹哨人,「日本人不認為新冠病毒是對國家的嚴重威脅,許多群聚公衛系統也追不到。」

岩田表示日本政治人物缺乏科學素養,例如日本10月大舉推出的「去旅行」(Go To Travel)振興國旅方案,忽略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成為移動的感染源,北海道的利尻島就因此出現了10名確診者。

人們希望政府發出明確強硬的訊息,但是政府顯然有點模稜兩可。

東京大學心理教授堀江宗正認為,政府沒有確切的規範,「人們就選擇跟身邊的人做一樣的事,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那一個沒玩到去旅行的人,如果大家都闖紅燈,那就沒有什麼好擔心了,」這樣的心情在新冠疫情之下顯得格外致命。

(資料來源:Time、Guardian、Japan Times)
舊 2021-01-08, 03:32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