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versky.
假設一個靈敏度高的有測到,四個靈敏度低的沒測到,
最後用多數決會得到正確的結論嗎?不見得。
不是用多種方法就一定可以增加正確性。
所以既然不信抗體能作確診標準,
那做為感染時間的參考也是會有同樣不可靠的問題。
而且現在建立的包圍網看來是全包,
並沒有因為推測是近期感染而沒做早期在彰化的疫調及後續處置。
最基本的,如果 5 月 3 日那時就有感染,
那經過 86 天 PCR 還能檢測出來的機率就很小了。
金巴黎台商最長紀錄也就 81 天。
https://is.gd/JPSvI4
|
我不都說明了PCR跟抗體檢測各自的用途跟侷限性了
哪裡有說過檢測方式多數決這種謬論?

把不同檢測用途不同拿來當作多數決?
CDC驗抗體都是好幾家好幾種方式一起驗是為了解決抗體檢測準確度低的問題,不是拿來用以取代PCR當作確診的依據
抗體檢測即使未來進化到跟PCR相同準確度,一樣會有空窗期大而且會把已痊癒者當作是患病者的問題,因為那就是抗體檢測本身的侷限性(人體抗體產生天生就有空窗期跟滯留性)
另外我也認為5月就有感染的機率真的不高,不過住院天數是不能當作總感染天數的(還有就是PCR陽性天數也不等於有感染力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