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1.
引用:
若要保留所有Photoshop 功能(圖層、效果、遮色片等等),請以Photoshop 格式(PSD) 儲存影像拷貝。 與大多數的檔案格式一樣,PSD 最大可支援2 GB 的檔案。


2.只要能模擬滑鼠的繪圖板或者工具都可以。
Photoshop嚴格說來是圖形處理軟體,手繪的功能不算太強。
以前手繪軟體第一把交椅曾經是 painter。
向量繪圖則是coreldraw、illustrator
後來漫畫用手繪軟體 clip studio paint 前身出現,據說很多畫家愛用。
介紹網頁
https://www.clipstudio.net/painting/archives/155588

Autodesk sketchbook 也是優秀的手繪軟體,非商用免費。
https://sketchbook.com/

3.以前 pdf 一般是文件資料後期包裝格式。99%文件都不是使用
adobe acrobat 製作。甚至大多由第三方軟體轉換而成。
一般正常人不會去買昂貴的 acrobat,大多下載免費的 acrobat reader。
20年前 acrobat 5.0好像售價10000元左右?
可以直接任意修改無保護的 pdf 文件,大概是最大用途。
跨平台檢視 pdf ,格式通常不會跑掉。

Part 2.
1.一般繪圖版通常會綁繪圖軟體一起賣。
沒有繪圖軟體的話,那差不多等於筆式滑鼠工具。
要有支援的軟體才能發揮特殊功能。
例如 大家都支援感壓,可能是128/256~8192階感壓,
wacom 中階以上支援傾斜筆觸,模擬水彩/毛筆筆刷功能。
低階可能是512dpi解析度,中高階1024/2048dpi。

2.繪圖板模擬的是滑鼠。所以操作區域可以搭配螢幕放大縮
小操作。
範例很粗? 調整筆刷粗細。細微操作可以放大作畫區域微操。

3.pdf 是封裝格式,不是繪圖軟體。它可以包裝圖檔。
正常人一般使用熟悉的軟體製作圖檔,再轉存 pdf 格式交換
流通。

10幾年來很少接觸,大部分根據以前印象。

額外的點。
古時候螢幕是4:3,後來大多是16:9。所以繪圖板跟螢幕比例
要搭配,否則要有調適時間。

Wacom繪圖板螢幕,以前叫 cintiq
20年前看到第一台實機大概12還是15吋,123000元售價……
現在便宜很多,功能強大,可以考慮,省下調適時間。
https://24h.m.pchome.com.tw/store/DCAV0D

觸控螢幕,最好能測試。全螢幕畫直線方格,檢查各區是否有
無法繪製,或是感應扭曲緩慢的現象。有就不建議購買。

Wacom 以前是市面唯一手寫筆不用裝電池的產品、賣給三星
以後,三星中高階產品也支援,叫 s pen?

如果決意投入 wacom 行列,好好考慮 intuos 是不是要加購
各種套件。還有尺吋大小。
可以參考國外售價。以前單純繪圖板故障機率小。
舊 2020-07-28, 08:58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