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hiori531
零戰21型是艦戰機,B29是轟炸機
真要打起來零戰應該會贏喔
|
B29火力
武器裝備
機槍 12挺0.5吋口徑(12.7公釐)
白朗寧M2遙控重機槍(包括單一式及雙聯裝機槍塔)
機炮 1門厄利孔20公釐機炮
負載重量 120,000磅(54,000公斤)
他身上有幾個球形人座的可控方向砲塔
零式艦上戰鬥機二一型
翼內20mm機炮x 2(攜帶彈藥各60發)註2
機首7.7mm機槍x 2(攜帶彈藥各700發)
30kg或是60kg炸彈x 2
B-29自身火力不小
而且一次都是上百架圍毆的
然後汽油彈的汽油是有加膠的
被打到生不如死
B-29在1945年8月1日向日本33個城市投下的宣傳單張,警告在之後數天將空襲所列城市。到了戰爭末期,B-29空襲日本幾乎成為例行公事。
向日本本土投彈的B-29編隊。李梅向華盛頓的報告,指被日本擊落的B-29比在訓練時損失的還要少。
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號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
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在1944年佔據馬里安納群島上的關島、塞班島及天寧島,並開始在島上修建機場。這些機場成為美軍在二次大戰最後一年空襲日本的基地。群島上的基地可以由海路輕易獲得補給。1944年10月12日,首架B-29抵達塞班。首次作戰是同月28日,14架B-29轟炸了特魯克環礁。11月24日,島上111架B-29轟炸東京。自此展開B-29對日本本土越加猛烈的空襲,一路直至戰爭完結方才結束。
最初B-29轟炸日本的目標以軍事及工業設施為主。B-29多數在日間從30,000呎左右高空進入,使用儀器進行精確投彈。但是日本本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氣流,令到這種空襲難以發揮成效。1945年初,阿諾德將軍把駐在馬里安納群島的B-29交由寇締斯·李梅將軍指揮,希望他能加強轟炸的成效。李梅改變B-29的攻擊方法,讓B-29在晚間從5,000至6,000呎的低空進入日本,並且根據日本空襲中國城市的經驗,使用凝固汽油彈和燃燒彈對日本的城市進行大範圍的地毯式焦土轟炸。李梅相信日本的戰鬥機在夜間不足為懼,而這個高度亦正是日本防空炮火的斷層。B-29拆除尾部的機關炮,以增加2,700磅的載彈量。結果證明李梅的策略正確,3月9日晚上,334架B-29首次以新戰術空襲東京。當天晚上將東京16平方英里的地區燒成平地,東京商業區63%被焚毀,失去18%的工業生產力。84,000人於當晚葬身火海,100萬人無家可歸,而B-29的損失僅為14架,即使是高風險的低空突入,機隊生存率仍高達96%。之後兩星期,再有120,000日本平民死於B-29的焦土轟炸,而B-29的損失卻只為20架。到了戰爭最後的數個月,B-29動輒以五百架編隊,由P-51戰鬥機護衛,進行對日本城市的連續空襲,目標並且由大型城市漸轉為中型城市。李梅預計,到了1945年9月,B-29每月將可向日本投下115,000噸燃燒彈,是3月首次開始燃燒轟炸時的8倍;而到了10月,B-29將開始缺乏可供轟炸的目標。不計算兩次使用原子彈的襲擊,在整場戰爭中,B-29摧毀了日本178平方英里的市區,導致40萬日本人死亡,250萬家房被毀,900萬人流離失所,而B-29的損失總共為414架。除了焦土轟炸外,B-29還對日本的航運路線進行大規模的布雷。到了戰爭末期,日本的海運因航線受阻而接近癱瘓。
至於最為人所熟識的B-29,相信是「艾諾拉·蓋號」。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號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三天之後,另一架B-29博克斯卡號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胖子。
經過B-29轟炸機所搭載的炸彈、燃燒彈的連續數月攻擊後,日本各大城市及工業基地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加上蘇聯對日本宣戰,天皇裕仁被迫選擇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後來日本沒有戰鬥機了
B-29去除戰略迷彩
變成鋁的銀色
在白天飛
讓日本人留下非常深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