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0426
打趴華為,反而凸顯美國科技影響的極限?
2020-05-25
川普對華為發動第二波攻勢,但恐將適得其反,反而彰顯出美國的科技影響力有其極限。
如果沒有一戰致勝,那就再戰一次。
1年前,美國頒布禁令,禁止國內高科技業者販售產品給中國智慧型手機與行動網路設備製造商─華為,背後原因在於美國官員擔心中國可能利用華為的電信設備進行竊聽(華為否認此事),更廣泛地來說,美國其實是擔心中國科技力與日俱增。
然而,這項禁令最終顯得積弱無力,漏洞百出讓美國企業還是有辦法持續透過海外工廠供貨給華為。
--------------------------------------
為何youtube的貼法被關閉了??
2019年,華為營收成長19%,達到1,230億美元。同時,華為為了囤積零組件,向美國供應商購貨的金額暴增70%,總額高達190億美元。
5月15日,美國政府再出招,針對華為使用的晶片頒布新規定。那項規定的目標對象是提供華為服務的晶圓廠,像是台灣的台積電、中國中芯國際。
依據新上路的規定,廠商在製造提供給華為的產品時,不得使用任何美製設備。由於所有大型晶圓廠多少都會用到美國製的設備,新規定造成的結果就是讓華為完全動彈不得。華為譴責美國,直指這項決策可能削弱整體產業。
微晶片是美國發明的,但晶片製造這個產業早已遍及全球。現在世界上前12大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只有27%是在美國賺的,也只有20%的廠設在美國。
美國對華為發動第一波禁令的時候,華為靠著換供應商,並向非美國工廠購貨,躲過了最嚴重的衝擊。這次美國新祭出的措施則直攻要害:一群設在美國、產品難以替代的晶片設備廠商。
華為已經表明公司存亡受到威脅,但市場仍樂觀以對。
華為在香港上市的債券價格幾乎沒動。去年一整年,華為積極拉高現金和庫存水位,現在公司將開始尋找新的方法來繞過新規定。
中國的長期計畫是要打造自家晶片產業,而華為在這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未來受重視的程度將節節攀升。5月15日,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表示,公司已經向政府投資人募得20億美元的資金,準備將中國的產能拉高到現在的6倍。
美國與華為之戰將對科技業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中國可能對在當地賺錢的美國科技業者(如:蘋果)展開報復行動。再者,隨著美中加速脫鉤,各企業都在設法不得罪任何一方。5月15日,台積電宣布將砸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4天後,中國社群媒體巨頭字節跳動就宣布由原迪士尼高層梅爾(Kevin Mayer)接掌TikTok執行長,希望藉著交由美國人掌權減輕華府對TikTok的疑慮。
這場科技戰爭必然會降低晶片產業的效率。關鍵問題是,美國這樣利用自己的科技影響力,最後會不會反而傷害了最初孕育這股影響力的美國霸權地位。
沒有人知道美國晶片科技實際上到底有多不可或缺,因為截至目前為止,都沒有探究答案的必要。多國政府對中國的力量戒慎恐懼,但
現在美國要求各國企業不能和特定對象做生意的政策,可能會引發部分國家不滿,有些國家最終甚至可能為了規避這類限制,而避免和美國供應商往來。
這種事情並不是沒有發生過。航太產業是另一個美國政府想盡辦法保護的高科技產業,政府設立極嚴格的出口法規,結果因
為太過麻煩使得「完全沒使用美國科技」成為產品賣點,行話稱為「ITAR-free」,也就是不受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拘束的產品。
美國鷹派顯然認為阻撓華為獲得成功並拖慢中國科技發展,值得美國冒這種長期風險。
--------------------------------
為何youtube的語法被關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