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引用:
作者federer888
是的,整個政策的敗筆就是為何計程車無條件領取?
有何證明他們生活過不下去?
計程車以後應該強制開發票
至少才有證明收入過不下去的依據
莫名的針對計程車補助三萬
以及什麼自營業者3萬真的莫名其妙?
都是收入不透明,根本不曉得有沒有真的過不下去
反正我覺得這些政策都是無意義的
直接提高當年度的所得稅扣除額最實在
沒繳稅的,代表稅金沒貢獻,沒貢獻代表沒有資格拿補助
直接提高今年的所得稅扣除額不是最公平的嗎?
為何要發錢然後讓民眾聚集,以及定那些規則忙翻公務員造成正常業務延宕?
且民眾聚集不就又造成群體感染風險?
結果優先補助沒繳稅的幹嘛?
結果每年我家庭繳稅數十萬卻沒有任何補助,瞎

繳稅20萬,年收可能有250萬左右?!
(撫養親屬、扣除額、保險等合法節稅可扣不少。)

如果底層的人活不下去,中層的人菊花就要小心了。
還是要一起加入革命?

引用: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D%A9%E5%91%BD18
18世紀的法國通貨膨脹日益惡化,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歉收加租進一步削弱農民收入。國內最大地主羅馬天主教會對穀物徵收什一稅。什一稅儘管表面上減輕國王稅項對民眾的壓力,實際上對每天都餓著肚子的窮人而言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國內設置的關卡則限制國內經濟活動[8],以及在間歇作物歉收時成為運輸障礙。資料顯示1788年貧戶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費在麵包上,1789年則達到80%。商品滯銷,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使得社會開始動盪不安。[9]


引用: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6...%AE%9A%E5%BE%8B
恩格爾定律是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

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量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1]

舊 2020-05-07, 10:38 AM #1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