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misman+++
早期的關稅保護,是"希望/期待",台灣能有自已的汽車產業或是把相關產業弄起來.....就像現在的韓國汽車業一樣.....
但這些業者真是太爭氣了.....所以被笑是"扶不起的阿斗"......
台灣為了這些阿斗車業,除了"關稅/貨物稅"之外,還搞了"非關稅壁壘"
進口車加了"關稅/貨物稅/非關稅壁壘",還賣的比國慘車有競爭力.....
你覺得我們為什還要支持呢??
如果這些阿斗車業,能在保護之下自我成長,像晉朝開國皇帝一樣有能力,把汽車產業搞的有聲有色的,怎可能會三不五時就被拿出來討論啊??
|
我個人感覺,現在政府大力鼓吹的綠能產業會步上後塵,
我看到一些投入的業者,心態都是如何拿到更多政府補助,
核心都從國外買,獲利靠政府,國內產業能沾到的就是裝配而已。
我好像沒看到哪家業者拿政府補貼的目標是拿那些錢開發核心技術的
(如果有的話請告訴我,我真的希望我對這個新興產業的印象是錯的)
如果政府只是會灑錢,卻拿不出策略去引導廠商投入核心技術發展,
結果可能就是另一個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