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ifaung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8
引用:
作者Earstorm-5
認真說感想吧~
(觀點不愛的人可以先黑名單我, 其實我寫的都是清楚實話, 不該去迎合"愛國者")

這次是很好的壓力測試, 也是很好的讓世界再平衡(工業生產)的機會, 我是很樂見其成的.
相對於很多人說我舔中, 那純粹是因為我會點出台灣缺陷而以, 中國是我最不愛去國家之一.
出差+長駐, 中國占我的工作生涯可能不到0.01%.. 這部分離題了.

有些工作不論量多少, 送回去美國(舉其中一個例子), 等於也把製造的"問題送回去."
汙染, 材料運用, 運輸, 讓他們不再只能用一個觀點去看事情, 就是"收入"國的觀點.
以前常說研發跟現場打架就是這個原理, 我會偏向於兩邊都不斷有些人去互調職位來體會.
才不會產生彼此只會壓榨跟對立還有排斥, 都有體會就曉得有些設定/規定的不合理性.
這裡牽涉很廣, 我寫下去會爆錶~


世界再平衡喔
有句話叫做由奢入儉難
低產值的工業品通常會流到其他地區是因為這個類別的產值無法提供工作人員足夠的薪水
要流回本國代表本國的總體產值必須要下降.....(或是產品價格必須上升)
舉例來說做鍋子, 普通的炒菜鍋在中國可能一個人一個月只要生產1500個炒菜鍋就可以打平薪水
在美國生產, 如果是同樣價格, 或許要生產7500個, 但是哪來7500個炒菜鍋的市場?
所以最終只能有兩個選擇
1. 降低美國工人薪水<=選票會NG
2. 提高同樣功能的鍋子在美國的售價<=選票還是要NG

所以我對於再平衡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也可以有別的選項: 生產自動化<=使用員工更少, 更便宜, 失業人數更多, 不過這個選項也是可能發生, 不過對各位就是更殘酷一點)

這時候有利的是垂直整合的行業, 只要維持公司內部自產自足, 那就不用看人臉色的大量生產
至於產業流回本國.....高汙染, 低薪資, 如果可以接受的話, 或許可以做得到

美國最大最強的製造業不是這些低階工業, 也不是台積電這種晶圓代工, 更不是IC設計
美國最強的製造業是印鈔, 讓各國為他買單XD
 
舊 2020-03-04, 10:28 AM #6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fau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