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flung
維基另外寫的
1971年聯合國大會召開前夕,由於美國預估重要問題無法成案,直言宜取雙重代表權的方法,試圖讓北京入會的同時,可以保住台北的席次。而此一議案本來經過中美多方談判,新起外交人員錢復等正候蔣中正的首肯時,沈昌煥面見蔣介石強力反對雙重代表權一案,並同蔣夫人宋美齡向蔣堅持「漢賊不兩立」的外交原則[2],使台北在公開場合猶宣達死守不讓步的立場,對於雙重代表權一案表達「最強烈的反對」。儘管台北在最後關頭已允駐聯合國外交人員為雙重代表案奔走,但限於公開立場不明,且親台的沙烏地阿拉伯駐聯代表發言過久且堅持自己的提案比阿爾巴尼亞提案或者是雙重代表權案都好,亦引他國不耐,最後在1971年聯合國大會相關投票結束、於宣布結果的前一刻,台北表明退出聯合國,接著聯合國大會公布結果,北京取得入聯合國的資格。
此事使得沈昌煥日後受多方責難,因為對於當時的中華民國來說,在...
|
國史館館刊
第二十六期(2010年12月)
蔣介石與197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
陳質平10月19日電蔣介石:「我已忍痛讓出安理會席次,退至最後限度,但尼克森對我似無誠意支持。」在此最嚴重關頭,他數度與
蘇聯代表柯君洽商,請其設法勸其友邦棄權,減中共票數。然柯君回報上級,認為在投票前夕,
季辛吉又往大陸,增加對中華民國不利氣氛,此不啻尼克森為中共拉票,使彼方不得不慎重行事。
蔣介石為了保衛聯大席次,不惜向昔日仇敵蘇聯求援,蔣介石是個漢賊不兩立的老頑固?
實則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權的命運,已在北京
季辛吉和中共國務總理周恩來的會談中決定。季辛吉7月10日對周恩來解釋美國對中國代表權案的處理,坦白的說:你們將會得到分配給中國的安理會席位,而當你們得到驅除臺灣的三分之二票數時,你們將會是聯合國的唯一中國代表。實際上,你們現在就會取得中國的席位。
「季辛吉與周恩來會談記錄」(1971年7月10日),張曙光、周建明編譯,《中美解凍與臺灣問題—尼克森外交文獻選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頁249
毛澤東因為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搞個人崇拜而與其絕裂,中蘇關係陷入緊張狀態,尼克森藉機拉攏中共對抗蘇聯,美國戰略的改變導致中華民國的聯大席次註定不保,不先發表漢賊不兩立的面子宣言,難道要等到投票通過後被趕出聯合國?
蔣介石這個丟掉聯大席次的老頑固黑鍋形象,一萬年也卸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