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野口隆史
原本預計 Ryzen 二代上市三個月後購入應該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看來抓這三個月可能還不太夠...
年紀大了之後,時間更寶貴
實在沒甚麼餘力去幫廠商 debug 了...
3950X 或許等年底或明天初再來組
|
目前AGESA 1.0.0.3abb執行Linux的感受是沒什麼大問題了,但可能是我寫的C Code沒那麼有學問,就是用GCC/LLVM編繹而已,比較沒感覺;但是像FFMPEG這種會用到很多指令集的軟體也是正常運作,也許野口兄可以考慮入手3950X。
只是3900X的熱量就讓我醉了,讓我覺得現役的散熱環境可能頂不住3950X,畢竟我是堅持不用水冷,而且要求這塊不到3000元的B450去頂3950X也是蠻過份的,所以我就沒考慮3950X。
有傳聞至今AMD還是搞不定3950X時脈和熱量之間的調校,屆時可能基礎時脈會比3900X低,也有傳聞可能包裝乾脆不附Wraith Prism散熱器,反正壓制不住;另有說法是3900X就供不應求,受限於TSMC產能,所以乾脆推遲至11月再開售3950X,總而言之上市日期又跳票,10月不會有3950X。
這幾天也有代理商拿到價格,香港的報價就蠻不親民,港幣6380元,換算台幣大概25,000元,如果再加上台灣代理商神奇匯率,賣個28K信仰價也不意外,乾脆看作是HEDT平台。
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a...oler,40500.html
引用:
作者federer888
2699v4那種22c/44t只是帳面上好看,實際使用的效能大概是完全不行
|
這個我要解釋一下,其實Xeon 2699v4本來就不是面向Desktop/Workstation應用,Xeon給桌機用的型號尾巴會帶個w,workstation的意思,例如Xeon E5-2687W V4,這少數幾個型號的Xeon才有超過3GHz以上的時脈,核心數也都在12核心以內。
Xeon大多數型號是做給伺服器用的,伺服器應用通常大宗是像HTTP伺服器,例如PCDVD這樣的網站,每個人只是上來看文章和發文,並不需要很強的算力,但是會有成千上萬的使用者都連到這台主機做這些小事,所以就需要這種高核心數的處理器來處理大量的HTTP Request,但時脈和性能就不重要。
因此之前一堆人買洋垃圾來數框框,我也覺得那個是華人莫名奇妙的病態自我滿足感,拿伺服器CPU來做日常的單核應用,這樣的效能需求其實買顆Pentium/Celeron就很夠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