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中國了,其實台灣也曾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川普最新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作法,除了搔了自己的癢處之外,還有什麼效用?
正式為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也許搔了美國總統川普的癢處,但對於已經談了兩年的貿易談判來說,這真的就只是搔癢,並未能帶來什麼新的利器。
中國人民銀行放手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至「7」這個重要心理關卡後,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5日深夜發表聲明。
這是美國自1994年以來,首度將中國列入貨幣操縱國名單,之前只將中國列入「觀察名單」。
這樣的宣稱,其實是根據於1988年的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財政部每年4月及10月向國會提交「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觀察主要貿易夥伴是否藉由匯率政策對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
匯率報告列出了評估匯率操縱國的三個指標,包含一、每年的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二、一年內有超過6個月的時間透過外匯干預買入外匯資產,購買量佔比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以上;三、經常帳戶盈餘超過GDP的2%。如果滿足其中兩個指標,美國就會將該貿易夥伴國列入「觀察名單」。如果3個指標全部符合,就有可能將其指定為「匯率操縱國」。
這個做的目的是迫使違反國家對貨幣匯率進行談判,但目前的情況比較特別,因為美國和中國事實上正進行全面貿易談判,貨幣議題本來就包含在內。
美國駐國際貨幣基金(IMF)前執行董事索貝爾(Mark Sobel)說,現在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除了激起貿易和貨幣戰火外,看不出可以改變什麼情勢。
索貝爾目前在倫敦智庫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任職,他說,「美國的動作沒什麼深層意義,IMF早已發表對人民幣的看法。」
IMF上個月在最新報告指出,根據近期經濟基本面判斷,人民幣匯價與基本面相符,而美元匯價被高估6%到12%。
接下來會怎麼樣?
如果一個國家被認定透過匯價取得貿易優勢,美國財政部就必須依法與該國進入貿易談判,或是與IMF合作矯正這個行為。目標是消弭因不公平打貶匯率而獲取得貿易優勢。
如果沒有解決之道,美國總統可以施壓多種懲罰措施,像是禁止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挹注該國,或是將這個國家排除在美國政府採購契約之外。
但中國既不是政府合約大戶,也不是OPIC大戶,所以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OPIC有權力為其他國家提供融資選擇,而美國國會正打算整合相關單位,並賦予其 600 億美元的資金,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全球投資計畫...
詳全文
原來只是身體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