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爭議點一、英國是否禁止職業工會罷工?
研究工運史的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邱毓斌指出,英國的工會體系從早期以職業工會為主,逐漸以行業/產業工會為主,甚至更發展出一個產業內不同職種的員工都可加入的跨行業工會。只要勞工組織成工會,工會就有罷工權,這也是勞工的勞動三權之一。因此,英國在柴契爾首相掌政時,沒有禁止工會罷工。
邱毓斌說,柴契爾曾縮限工會的罷工權限,採取限制「次級罷工」,也就是當一個工會罷工時,其他行業的工會不能響應加入「團結性罷工」,目的是削弱工會的團結力量,但柴契爾並沒有禁止罷工。
靜海法律事務所律師曾翔表示,1980年代英國首相柴契爾主導的反工會立法,主要包括:禁止工會以締結封閉工廠條款(closed shop)為目的發起罷工,也就是說勞工不能為了要求雇主只聘僱工會成員而罷工;禁止與僱傭關係無關之罷工,例如政治性罷工、同情性罷工等等。柴契爾主導的立法並未禁止職業工會罷工。
爭議點二、美國是否禁止職業工會罷工?
邱毓斌表示,美國跟英國的工會發展相同,單一的職業工會較少,而以跨行業工會為主,擴大勞動團結的影響力。在組成工會,就擁有罷工權的前提下,美國並未禁止職業工會罷工。
邱毓斌說,美國在1980年代雷根總統掌政時期,曾有一些反工會的政策,例如規定「預告罷工」,要求工會罷工需經過冷卻期、預告期等流程,目的是削弱工會力量。但是,雷根總統沒有完全禁止罷工。
他舉例說明,美國2007至2008年曾有知名的美國編劇大罷工,是由美國東部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East)及美國西部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est)聯合發起的罷工,這就是一場「職業工會」發起的罷工。
曾翔指出,美國有許多職業工會發起的罷工活動,除了美國編劇工會的罷工之外,美國教師工會更是美國工會運動的活躍群體,近年來都發動多次罷工,以爭取更好的薪資條件和更多的教育資源。
爭議點三、韓國是否禁止職業工會罷工?
邱毓斌說明,韓國過去的工會體系和台灣一樣多以「企業工會」為主,但1997年韓國經歷金融風暴後,許多公司大規模裁員,削弱了原本企業工會的力量,因此,越來越多韓國勞工開始以行業別來組織工會,如此一來,無論是屬於哪種職業、哪間企業,只要同屬一個行業,都可以維持著會員的身份而團結在一起。韓國政府沒有禁止職業工會罷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