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5G的戰場不僅是8億與14億,
還有亞非中南美的幾十億.
美國5G研發選錯方向,
由於美國軍方佔用了太多低頻的頻段,
加上高頻理論上響應快, 指向性高與資訊密度高的天性,
美國選擇研發高頻頻段的5G技術,
華為則另起爐灶,
使用演算法讓低頻也能達到資訊密度高,
掌握了大部份相關專利.
高頻理論上還有天性有衰退快, 穿透性差的天性,
所以基地臺密度需為4G的四倍,
所有設備也與低頻架構大大不同,
造成建設成本高出很多.
Nokia與易立信如果想用低頻搶歐亞非等非美國市場,
還是要付華為專利費,
將上歐洲人力與製造的成本高於中國,
價格上很難與華為競爭,
只能靠各國政府禁止華為來保護.
但各國政府其實很為難,
因為電信投資十分龐大,
價差在小國幾百億美金, 大國達幾千億美金,
美國至今拿不出華為該禁的具體證據,
(連美國自己都暗示, 只要貿易條件談得好, 其實華為也可以不禁)
只靠美國喊一喊就多花幾百幾千億美金,
連鐵桿盟友英國, 加拿大都不買單,
目前只有澳洲, 紐西蘭, 日本與臺灣響應美國禁止華為,
這幾個國家等到那天美國突然說華為OK時, 真不知要如何自處,
更何況這幾個國家除日本外, 主要的外銷市場都是中國.
至於美國本土如果連華為的技術都封殺,
堅持使用高頻技術,
基地臺的建設在地廣人稀國家成本差距,
我猜連Nokia與易立信都不會淌這種混水,
只有靠AT&T, 思科等美國本土廠商慢慢建立自己的高頻5G技術.
如果5G真的分裂為兩種標準,
選擇高頻的地廣人稀大國等於走入死胡同,
(新加坡, 香港, 臺灣, 日本高密度國家還有機會)
建設成本高且時程延宕,
可能別國從5G升到6G時,
自己還在艱苦的佈建5G網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