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W
用途上完全不同,銥計畫只是單純的衛星電話,而Starlink是提供高速網路,而且是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高速網路,技術上也完全不同,半導體發展多年,衛星的發射成本與製造成本差太多了,兩者成本上完全難以相比較.....
|
來算一算新聞中的關鍵數據好了
A
1枚 550 公里高度的衛星約有直徑 870 公里的覆蓋範圍,乘以部署衛星總數後總覆蓋面積為地球表面積的 14 倍以上。
B
SpaceX 公司預計 2019 年起 6 年內可達成一半衛星數量的部署,9 年內達成全部部署,花費成本估計 100 億美元,預估可在 2025 年營收 300 億美元。
A的問題是550公里不是同步軌道,而不在同步軌道的衛星是無法固定在同一點的
地球的陸地海洋比等於30:70
所以1600給陸地上的人用要打3折(把飄在海洋上空的衛星忽略不計)
等於對陸地上的人來說,隨時大概有480顆衛星可用
2025年要營收300億
假設300億不是2025一年的營收,而是2020~2025年的累計
以每年成長一倍的用戶數來說,2025年也要營收150億美元
如果要提供給還無法上網的40億人使用
這些人可能不在電力網不在手機訊號範圍內,,月租費不能太貴吧??
1個月算30美好了,一人一年繳360美
那等於2025年要營收150億美的話,用戶數要達到4166萬6667人
回頭看下,1600顆衛星,同時飄在陸地上的只有480顆,分給4166萬人用
等於1顆衛星同時要負擔8萬6千8百人使用
你覺得ok嗎?不能下BT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