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amwu995
Advance Member
 
samwu995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420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5320

為什麼台積電可繼續出貨給華為?揭開中美貿易戰「神祕數字」

川普對華為祭出「禁售」、「禁購」命令之後,包括美、日、德廠紛紛傳出對華為執行禁
運。台灣科技業最關心的自然是台積電,川普發出命令後第一時間,台積電便公開表達對
大客戶的支持,表示將繼續出貨華為。為什麼台積電可以不受川普禁令的影響?最後該由
誰說了算?

時間回到15日,美國總統川普迅雷不及掩耳的祭出「禁售」、「禁購」雙制裁,將華為及
其70家相關事業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出口實質清單(entity list)。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
爾、高通、博通,記憶體大廠美光,即刻發出聲明,凍結出貨給華為。

川普敲的這一聲巨雷,幾乎零時差的傳過隔著太平洋的中國、台灣與韓國。

韓國三星也在川普發布命令後緊急開會。「因為假如記憶體大廠美光不能出貨給華為,這
或許是三星的機會啊,」一名三星員工原本正在和一名台灣科技分技師通電話,當場被公
司急call回去開會。

同一時間,在深圳華為,一名負責華為筆電的台廠產品經理緊張的打聽,到底美國禁售華
為,有沒有涵蓋到美廠的晶片。在得知確定包括美國晶片、記憶體公司都被下禁令後,他
無奈地說,「我筆電大受影響啊,CPU用英特爾的啊。」

科技業一陣雞飛狗跳之中,最引人側目的,卻是一家又一家美國以外的半導體相關業者,
包括日商、德商,竟然也傳出對華為執行禁運。前身是西門子半導體部門的德商英飛凌,
也被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暫時先「取消部分」對華為的出貨。

總部位在英國的ARM,也在川普宣告對華為禁運之後,傳出立刻切斷與華為的往來。

一位外資分析師告訴《天下》,ARM員工表示,公司內部命令一發之後,禁止所有業務、
工程師與華為員工見面,連打來的電話都不能接,「統統都斷掉了,因為見面也算是給技
術啊。」

川普大打貿易戰,全球科技業一陣兵荒馬亂
美國商務部頒布的「實質清單」果真威力強大,一旦名列其中,不但美國公司得立即與其
斷絕來往,連外國公司都在其輻射範圍內。

根據轄區涵蓋日本、泰國、菲律賓與台、港、澳的美國商務部區域出口管制官員哈伯爾斯
托克(John Haberstock)的一份報告指出,產業與安全局(BIS)主要在管制可同時用於
民用與軍用的「雙重用途」的物品,例如碳纖、工具機、半導體。

而當華為被該單位列入「實質清單」,必須對華為施行「出口管制」(EAR)的貨品、軟
體與科技分為三種:第一,位在美國;第二,源自美國(U.S-origin);以及最關鍵,也
最讓台灣科技業關心的是第三種,「外國製造,但是其源自美國的內容超過上限」。

而這個「上限」,如果是伊朗、北韓、蘇丹、敘利亞,就是10%;這「四大惡國」之外的
國家,例如華為所在的中國,就是25%。

也就是說,只要你賣給華為的產品,其中「源自美國」的部分超過25%。那抱歉了,貴公
司也被視為美國公司,得一起聽命於美國政府,對華為實施禁運。

因此,當川普將華為及其各國分公司(包括台灣的訊崴)都列入「實質清單」時,了解其
嚴重性的歐、亞相關科技大廠,頓時一陣兵荒馬亂。

例如,幾天前,英飛凌便展開供應鏈調查,包括要求一家台灣封裝廠提出報告,說明有多
少用於英飛凌產品的封裝材料來自美國廠商。完成初步統計後,英飛凌並隨後在21日發表
官方聲明,表示「不受美國出口法令限制」,將持續供應「絕大部分的產品」給華為。

而ARM,則選擇乖乖就範。英國BBC取得該公司的發給員工的備忘錄,要求員工暫停與華為
的生意,包括「進行中的合約、技術支援,以及任何持續的往來。」

但這家「英國之光」,怎麼會觸犯「25%」限制呢?BBC取得的備忘錄寫著,ARM授權給華
為的運算核心,含有「源自美國」的技術。一位外資分析師解釋,原因是ARM授權給華為
的其中一個或幾個核心,研發中心正好設在美國。

被歸入「華為概念股」的台積電 該怎麼算?
此時此刻,最受矚目,最讓整個台灣科技業議論紛紛的便是台積電。因為該公司近年已成
為指標性的「華為概念股」,華為旗下的海思,已是僅次於蘋果的台積第二大客戶,佔去
年台積營收的8%,今年第一、二季更達到11%的驚人水準。

「我華為的朋友老神在在的說,料都備好了,短期內沒有問題啦,」一名台灣科技產業分
析師說。他透露,今年上半年海思狂下台積16奈米訂單,幾乎救了台積今年第一、第二季
業績。

由於上半年是智慧手機淡季,蘋果、小米紛紛下修出貨目標,百分之百供應華為手機的海
思,卻提出「超級樂觀」的出貨預測。

「華為是有表現得比別人好沒錯,但分析師圈都在討論是有賣得那麼好?備那麼多料不會
變庫存嗎?」但這名分析師回想當時情境,現在突然一切豁然開朗。「備貨是有原因的,
就像珍珠港事件之前一樣,」他形容。

海思向來是最捧場先進製程的台積客戶,台積剛量產的第二代7奈米製程,首度導入昂貴
的EUV微影技術的7+,海思就搶著當「第一隻白老鼠」。相形之下,最大客戶蘋果就保守
多了,要等到明年量產、大量導入EUV的5奈米,才會進場。

法規留下模糊地帶,科技大廠有了操作空間
台積也在川普宣告後的第一時間,公開表達對大客戶的支持,表示「經初步評估後,應可
符合出口管制規範,決定不改變對華為的出貨計畫,將繼續出貨華為。」

當《天下》向台積查詢,是否表示內部已完成精算,確認台積出貨給海思的產品,源自美
國的技術低於25%。

台積公司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表示,「(出口貿易管制)不只這個25%規則,還有
其他規則,我們有內部外銷管理系統追蹤與監測所有出貨,來確保我們符合規則。」

但問題是,這25%的「源自美國」技術,究竟該怎麼算?誰說了算?因為商務部公開文件
並未有詳細規定,因此眾說紛紜。

一位前半聯電主管便認為,台積很難過「25%」這關。理由是,晶圓廠內的生產機台,諸
如蝕刻、CMP(平坦化)製程多半來自美國設備大廠應用材料,「光設備至少有六成來自
應材,很難不超過25%,」他說。

但外資分析師則表示,若認真的精算一顆晶片的成本結構,還包含研發投入、管理人力成
本,但因為台積研發團隊、主要管理人力全數在台灣。因此最後算起來,「美國成分」的
確很可能低於25%。

但他也表示,「這個法規留下了模糊地帶,到底美國成分怎麼算?也讓這些公司有了決定
親美還是親中的操作空間。」

海思對美國企業的未來威脅,將不亞於5G
不少台灣半導體業者都認為,儘管包括ARM、美國EDA廠商等半導體關鍵業者,暫停對海思
的技術支持,讓海思元氣大傷。

但不排除,美國政府會進一步下重手打擊華為與海思(例如,將中國列入與四大惡國等級
,則「美國成分」降為10%),因為海思對美國企業的未來威脅,可能不亞於外界熟知的
5G領域。

美商伯恩斯坦證券曾今年1月罕見的針對海思這家未上市公司,發表18頁的研究報告「你
沒聽過的另一個國家冠軍」,詳細介紹這家在中美貿易戰之前,一直躲在華為之後的IC設
計新星。

伯恩斯坦證券估計,海思2018年營收高達76億美元,僅略低於該年微幅衰退的聯發科(
2381億台幣)。伯恩斯坦證券並預期,每年保持平均20∼30%成長率的海思將在今年超過
聯發科,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五大IC設計公司。

該報告更揭露一項台灣業界過去不太有人知道的事實。

原來華為近年在雲端市場大有斬獲,在伺服器、存儲器市場,已分別在中國高居第二、第
一名。

其中部分產品,安裝的竟是海思自行開發的ARM核心伺服器處理器,而且今年推出的最新
的第三代產品,已採用台積的7奈米製程,直接挑戰美國大廠英特爾最核心的業務。(責
任編輯:吳凱琳)
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故我思
舊 2019-05-23, 09:49 AM #3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mwu995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