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rimes
浪子回頭在抖音上很活
林強要是晚生個10幾年就好了生不逢時
浪流連應該是北部用語
小學國中在基隆中山一路跟六號碼頭討生活時都是這樣說
那時賭偷酒嗎啡賊頭做生意算是正常生活
問一個人去做什麼常會回又跑去浪流連拉!!!
一輩子忘不了。。
。
。
|
其實林強在當年也是超級紅啊...
可以參考一下這篇...
https://disp.cc/b/163-bfiQ
打個年紀較輕的朋友比較能懂的比方,在F4拍「流星花園」以前,
臺灣這種一集一集演不完的電視劇叫「連續劇」,
打從2001年「流星花園」以後,才讓人耳目一新,知道什麼是「偶像劇」。
(不要苛責,這已經是大叔我能想到最「近代」的比喻了QQ)
林強在1990年發行的「向前行」,大概就是這樣的地位,
.
.
.
這首歌的成功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講,
第一個是大家都察覺到的,歌詞非常正向有力,
所以後來一直被翻唱或在選舉、廣告場合使用。
這首歌寫的是離鄉遊子到台北打拚的理想。
在這之前,台語歌講到離鄉,大多是苦情的,
例如「黃昏的故鄉」:
「黃昏的故鄉一直咧叫我,叫我這个苦命的身軀,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
「孤女的願望」:
「請借問播田的田莊阿伯啊,人咧講繁華都市台北對佗去?
阮就是無依偎可憐的女兒。」
要不然就是雖然充滿志向,但歌詞也點明了總有一天要衣錦還鄉。
「田庄兄哥」:
「不願擱鼻田庄土味所以要來再會啦,趁著機會趁著機會,火車載阮要去喲。
總是交待彼個心愛小姑娘,叫伊免耽憂,來去都市若趁有錢,我會返來喲」
而「向前走」呢?完全沒有!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台北就是我未來的故鄉。
「較早聽人講,『台北不是我的家』,但是我一點仔攏無感覺。」
雖然說,後來林強也厭倦了演藝流行圈,正紅的時候卸下光環,
印象中是有一天他去參加綜藝節目,看大家在那裡砸派夾鼻子耍智障,
他突然問自己:「我上台北是來做音樂還是上節目給人家耍?」
於是就宣佈退出流行樂壇。
然後就去玩他的音樂創作和DJ了,當然也玩得很成功,囊括各種國內外大獎。
在法國巴黎舉辦的Chloé2018春夏大秀,就用了林強在「千禧曼波」的音樂
開創了「新台語歌運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