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elia1830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引用:
作者lifaung
中沙大橋建立於1976年, 貸款來自於三年前,時值第一次石油危機, 美國還被沙烏地阿拉伯禁運的年代
這麼錯綜複雜的關係還請Melia1830大濕開示美國爸爸牽線與中沙大橋的關聯性
承蒙謬讚,我什麼時候升級成大濕了

所以當初雙方的確是因為反共而結盟,可惜今天反共盟友難找,全世界很少國家在反共了,連中國國民黨都沒在反了。當初的政權專制歸專制,不過為了建設反共復國基地,還是有挺認真在建設台灣的,的確有為了子民們的安居樂業著想,也不想自己還要另外找地方跑吧

咦,我又重覆上一篇回言
引用:
沙國王儲費瑟(1906–1975)秉持反共態度,正好與蔣介石(1887–1975)的國策相符,若能從中拉攏沙國,以沙國的經濟實力、沙國王儲本身的聲望等,將給予中華民國在國際上許多的協助。

基於上列兩點,沙國成為中華民國在中東世界極力想要拉攏的目標,而中沙兩國在1965年3月正式開啟中沙兩國的農技合作。台灣農耕隊著手進行與當地農民進行農業技術的交流,藉以提昇沙國的水稻收穫產量,農耕隊在當地的成績斐然。這也使得沙國在中華民國代表權案上,雖然過去都是棄權,但從1966年後就以贊成居多,中沙農技合作是沙國支持中國代表權的理由之一。

一九七三年發生「以阿戰爭」因而造成第一次石油危機,沙國為打擊與以色列親善之國家及其支持者美國,實施石油減產與禁運,台灣也在禁運名單之列,三個月間石油價格上漲四倍,對台灣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孫運璿因此率團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台灣以農業、電力、交通、醫療等多項技術合作計劃打動沙國,會後沙國表示: 中華民國是友邦,不在禁運之列。沙國同意台灣不在禁運之列。此行使台灣安然渡過兩次石油危機,也開啟了台灣與沙國的經濟往來。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失去了「法理存在」的地位,因此不再需要藉由技援來進行外交「固樁」,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前後,沙國仍與我國簽訂農業技術合作協定,1975至1990年間,那段期間受聘到沙國政府工作的有交通、農技、電力、電信、水利、醫療等團隊及柔道等體育教練,另外還有很多到那裡做生意的商人與興建高速公路等工程的榮工處、中華及中興顧問公司的技術人員,數量多到各地的大街小巷都會聽到台語或國語。

此外,1974至1980年間沙烏地阿拉伯以相當優惠的方式提供我方四筆貸款,第1筆3000萬美金(無息),第2筆5000萬(年息4%),用來建設十大建設中的中山高速高路;第3筆3000萬美金(年息5%),用來協助鐵路電氣化工程;第4筆4500萬(年息4.5%),用來供給台電購置超高醯線及醯電斷路器等設備。在臺灣退出聯合國之後,沙國提供石油與相關融資貸款協助臺灣經濟穩定成長,使國民所得由四千美元突破上萬美元。中沙大橋的修建就是用來記念沙烏地阿拉伯以無息貸款給中華民國三千萬美元,使此橋得以修建。

事實上以中華民國的國力、財政與經貿條件而言,其實未能對沙國產生任何的影響。沙國之所以會持續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關係,純粹是基於「反共」因素;而當時我方能夠對沙國提供的就是醫療、農業、交通、電力等的技術合作,甚至1979年起,台灣方面每年都要派遣百餘名空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化名前往沙國,然後以沙國軍人的身份軍援沙國的盟國北葉門,抵抗已被赤化的南葉門,直到1990年台沙斷交前夕才畫上了句號。1
舊 2019-04-18, 12:28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elia1830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