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proton63
刀師之子經(聚落主相應/處篇/如來記說)(莊春江譯) (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17.htm)
村長!你怎麼想:這裡,如果男子是殺生者、未給予而取者、邪***者、妄語者、離間語者、粗惡語者、雜穢語者、貪婪者、有瞋害心者、邪見者,一大群人會合後對他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令這位男子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村長!你怎麼想:那位男子是否因一大群人的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會往生到善趣、天界嗎?」
「不,大德!」
「村長!猶如男子如果往深湖中投入大石頭,一大群人會合後對它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說]:『親愛的石頭!浮起來!親愛的石頭!浮出來!親愛的石頭!浮到陸地來!』村長!你怎麼想:那塊大石頭是否因一大群人的祈願、讚頌、合掌繞行而會浮起來、浮出來、浮到陸地來嗎?」
「不,大德!」
|
一切還是往者的機緣啊!
人死之後的四十九日內,其神識—即中陰身—之去向,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一)是隨重業去;(二)是隨習氣去;(三)是隨現念去。尤其是屬於第三者為最多。
第一隨重業去者:如人在生,有大善業,或有大惡業,未死之前,其果報已定,既死之後,即可隨重業去受報。做善的生天堂;生佛國;做惡的落地獄,墜傍生。各隨所業,各受其報。
第二隨習氣去者:如人在世,各有其嗜好,各有其偏好,好有好習慣,壞有壞習慣,習慣養成,不易移改。一旦死去,仍隨其嗜好習慣,先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第三隨現念去者:即是隨他臨終時之現前「一念」,去投生六道,或上升佛國。這一念最要緊!如人在世,無重大善業,無重大惡業,亦無特別偏好習慣。命終之時,其現前一念之附於微小氣體,(如電波般)飄忽遊離,無所適從。此時若聽到家人之哭泣聲,即觸起貪戀的一念。若聽到念佛聲,即觸起解脫的一念。貪戀即下墜,解脫即上升。
普通有句俗語說:「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這「助念」的事,就是要「一錘來定音」!明白點說:就是用「助念」來扭轉亡者的「念頭」!啟發他的現前一念,指引他的現前一念。一念慈善,即生善處,一念邪惡,即生惡處,不可不慎。
「念」字,是上面一個「今」字,下面一個「心」字,合起來就是「念」字。「念頭」,即是「今心之開頭」,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只要今心之「開頭」。「念頭」,就是今心之出發點,亦即常言所說之「舉心動念」。當亡者將要「舉心」,將要「動念」的時候,就在此時,用「助念方法」,加以啟發;加以開示,加以指引,這就是為什麼要助念的最好的說明。
http://www.zhengkuo.org/sutra-article.php?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