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9】
我同學先幫我借了支樂器讓我練習,因為一年半沒碰樂器,已經完全生疏,剛開始真的挫折感很重,
不過還是慢慢一步一步重建吹銅管樂器需要的嘴型強度。那年幼獅的冬訓我就回去參加了,
聲部裡的老團友也很體貼我,知道我中間放空了那麼長一段時間沒摸樂器,給了我不少指導,
叫我慢慢來,而且反正不吹前段聲部,壓力比較小,可以讓我慢慢復健。
學校那邊我則是先回歸台大交響樂團,因為考慮到還在復健中,吹管樂團比較費力,
覺得那段時間要同時兼顧三個樂團太累了,所以暫時不回台大管樂團,
只留交響樂團和幼獅兩個不吹主要聲部的樂團(交響樂團是找槍手來吹第一部,我先從第二部練起)。
一直到大四我才正式回到台大管樂團,過了半年的練習,我也終於回到當年的演奏水準,
大四時在台大管樂團和交響樂團都重新接回首席的位子。過去的陰霾也消散得差不多了,
於是重新又在樂團活躍起來,實力也回復到可以紮實撐起首席位子的程度。
除了樂團的練習,也熱中於和同學、學弟們練室內樂,在社團自辦的小型室內樂音樂會上演出,
例如練銅管五重奏,還跟同學及另一位學妹合練布拉姆斯的法國號三重奏(法國號、小提琴和鋼琴的三重奏;
這首曲子從以前就很想練,原來這首其實是我一心昐著前女友也上台大後,想找位鋼琴跟她一起合練的曲子,
不過雖然已經不是當年設想的場景,但總算也是圓了心願,練了這首我很喜歡的作品)。
最後的高峰則是大四寒假,跟交響樂團的首席們在指揮老師家裡討論下學期曲目時,
有人提議讓我演出法國號協奏曲,指揮老師也贊成這個提議,說我既然準備要考示範樂隊,
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
於是我接受了這個提議,只等我回去想一想再告訴老師我想吹哪一首。回家想了一下,
決定吹莫扎特第三號法國號協奏曲,這首正好是我人生第一次聽古典音樂會的曲目,算是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於是那年大四畢業音樂會一共巡迴吹了三場,替我的法國號人生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有機會在交響樂團的伴奏下擔任獨奏吹協奏曲,也應該是人生唯一的一次經驗了。
我還記得巡迴演出的最後一場在雲林,演出完後搭老師的車子連夜趕回台北,因為隔天就是考示範樂隊的日子。
由於我事先已經打聽好,我同屆沒有音樂科班主修法國號的男生畢業,評估我考上的機率非常高,
所以同學都在準備預官考試時,我是直接放棄不考預官,以示範樂隊為目標。
後來也順利以當屆法國號第一名錄取進入示範樂隊。
直到那時候我家人才覺得好像讓我學樂器這件事是值得的(之前我一直被他們唸花太多時間在樂器上),
換來一個相對舒適的當兵環境。
我也在進入示範樂隊後不久,買了我人生第一把自己的樂器(以前用的都是學校或幼獅管樂團的樂器)。
__________________
=================
我從來不把錢當錢看
我都是把錢當命看!
=================
所謂 理論,就是大家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不通
所謂 實務,就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得通
本公司已經完美結合了理論與實務:
什麼都行不通,而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