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蘇聯的無人登月(軟著陸)比美國還早,
基本上,除了載人登月這項太空競賽的重大指標上美國是完勝的,
其他項目(無人飛行的近月/撞月/繞月/登月/探測)都是蘇聯搶先的。
蘇聯用機器人採取月岩並送回地球雖然比阿波羅11晚了一年,
但之後又搶在阿波羅15之前,送了第一台遙控月球探測車上去,
並執行了長達322天的探測任務,蘇聯送了兩台月球車上去,
第一台在近11個月的運作期間,移動了約10.5公里,
第二台運作了4個月,移動了超過40公里。
其次在網友擔心的翻轉的問題上,不論是蘇聯或是美國的設計,
都在基本的構型上朝相對穩定的方向來配置。
我們可以看到都是上輕下重,然後動力核心靠近整體的重心,
配重上,最重的燃料槽都是放在主推進器的兩側,
這樣的配置,就可以有類似馬戲團走鋼索的表演者橫拿一支長竿的效果。
此外,阿波羅登月小艇的推進器是安裝在一個Gimbal也就是機械上常見的
萬向節(軸承)的構造上,這個構造使得在轉動推進器時,動力軸心不會大幅
偏移登月小艇的重心。
Gimbal的實際運作,可以參考我前面貼過的LLRV的測試及訓練影片,
https://m.youtube.com/watch?v=AouZlCXaMEg 請跳至03:40開始看
[YOUTUBE]AouZlCXaMEg[/YOUTUBE]
再說到電腦,事實上,登月小艇上的電腦的運算能力是不足的,因為設計失誤,
阿波羅11的登月小艇在動力下降過程中,啟動了根本用不到的對接雷達的偵測運算,
讓電腦發生超載,出現錯誤訊息,進而使登月艇偏離了預定降落點好幾公里,
如果不是阿姆斯壯以手動修正,及時另外找了一個平坦位置降落,
人類的第一次登月可能會是以失敗收場的。
很多人都看過阿波羅13這部電影,真的很驚險,相較之下,阿波羅11就小菜一碟了。
https://m.youtube.com/watch?v=iKodruBg8co
[YOUTUBE]iKodruBg8co[/YOUTUBE]
對接程序其實也還好,因為只用到那16支反作用力噴嘴就可以了,
而且也有雷達輔助,不像動力下降,一邊要操作下降級主推進器飄浮在月面上空,
一邊要用16支噴嘴調整姿態,阿姆斯壯就說LLRV/LLTV操作訓練是登月成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