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很微妙
敝公司有大陸分部, 但是我老實說, 大陸分部的薪水主要來自於房地產升值
房地產升值來自於兩份不同的來源, PSL(棚改貨幣化), 公司支出的"買房保險"(住房公積金)
大陸經濟要說的話, 要是台灣搞相同的去產能化早就不知道崩到哪去
大陸現在看起來得不好, 來自於本身去產能化的限縮(就是老闆叫你不要做低端產品, 該要產業升級了.....)
但是現在看起來又開始放鬆去產能限制(但是關掉的惡性產能基本上就是倒掉了, 也回不來, 所以只會做"新的"項目)
房地產現在跌主要是PSL的收緊(不用國家等級的來進行, 只有地區性自籌), 算是房地產的去槓桿, 但是看起來現在效果過頭, 加上又搞了個去影子銀行以及去P2P, 現在看起來影子銀行和P2P都是要續go, 但是房產會放鬆(房子大概就是跌一部分, 應該也不會跌過頭, 15%看起來是那邊政府的極限)
附帶一提的是, 那邊工作可能是"看起來不用繳稅", 因為稅都是連你手上都不會過到就到政府手上了
所以也要看數據上是否為實拿金額
當地大多數的提交都是放在雇主側的, 如果放到台灣來做mapping, 你要把健保勞保, 外加上政府叫公司幫你出的"住房公積金"一起拿出來算(住房公積金也是不少錢, 這表示未來你要買房的時候可以從這筆基金裡掏錢出來買)
阿陸可見的未來幾年內應該會看到外匯存底降低, 黃金儲備增加, 然後人民幣發行基礎中的美元項目會減少
假設撐得過2025, 那阿陸應該就是轉型成功了(發行貨幣不需要外匯存底支撐, 但這需要內部市場的購買力要增加)
如果在大陸不是作當地內銷生意為主的, 應該都會碰到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