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引用:
作者野口隆史
你說的這個...
NASA 當年在登月之前就有做過月表撞擊測試了
還有更多的月表登陸探測器
你覺得這些登陸探測器就沒有跟載人登月艇同樣的問題嗎?
還是你覺得不用考慮你說的這些,就火箭打上去不用管甚麼減速著陸的問題?
早在人類登月之前,就有登陸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表的經驗了
成功很多次,也失敗很多次
不是像你講得這樣,好像感覺人家是第一次登月就上手
而是收集夠多資料作為未來登月艇的登月準備
而且你說的這個確實不容易
但是 NASA 也確實做了萬全準備
當年的第一次人類登月表,其實並沒有 100% 成功把握
就算是現在,發射火星探測器登入火星
也不是 100% 成功,失敗了好幾次
登陸成功但並非原先規劃登入地點也好幾次(好奇號就是這樣)
如果不是因為前面的幾次成功與失敗經驗的累積
他們也不敢貿然送人上去的好嗎
NASA 現在的青年夏令營
有一個競賽就是,水壓火箭升空
哪一組可...
|
我說的正是這個,
幾個噴嘴降落技術在地球實驗過,
但失敗了,
在還沒成功測試過的經驗下,
就起動載人登月,
而且連續成功.
有人沒人的載具設計完全不同,
空間佈置不同,
體積重量不同,
風險耐受度不同,
安全係數不同,
可靠度要求不同.
所以現在美俄歐中日印都能頻繁的發射衛星,
能發射載人衛星的一向只有美俄,
中國直到最近神州計畫才有成功一次紀錄.
所以太空梭要用五臺電腦平行運算保證沒有失效機會,
(太空梭晚登月十年以上, 使用的電腦體積與重量, 還是登月小艇的幾十倍以上)
登月計畫卻以沒後備計畫下(不只電腦, 登月小艇所有系統都沒有餘裕設計),
勇敢的載人航往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