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愛暢談形上哲學的仁兄,在某串表達了對"死得其所"的不滿,這回我還蠻同意他的。
其實教育部東改西改,有很多東西改的也不見得人人滿意,例如"郭子儀單騎(寄)退敵"不知怎地就改成(其)了,聲韻和氣勢都低了一截,真是莫名"其"妙。
---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1&op=v&view=1-1
【教育部國語辭典】
﹝好不﹞
注音一式 ㄏㄠˇ ㄅㄨˋ
注音二式 hu b
解釋1.很、非常。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三折:「居士!你看那海岸上看俺沉舟的人,好不多也。」
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端的起三百斤的制子,好不有力氣!」
解釋2.很不。
出處:水滸傳˙第三十五回:「你這鳥男女,好不識人!欺負老爺獨自一個。」
---
一個詞居然有兩種完全相反的解釋,還要視下文接續的"習慣"(?)用法來解釋,真是世界奇觀。
我這麼說吧,儒林外史名氣不小,但也比不上四大奇書的水滸傳。況且元朝是蒙古人統治,語言可能不知不覺受到蒙語的影響,不能算純正的漢語,實在不適合推廣。(其實我很懷疑宋朝的語言也有不知不覺受到遼、金的影響)
不如下定決心只留一個,另一個就讓它沈眠在小說裡頭成為少數的例外吧。
---
毛姆評世界十大小說家,曾說狄更斯的英文文法和拼字都很多錯誤。忘了是托爾斯泰還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他的俄文也很蹩腳。
我很懷疑英國人或是俄國人,會因為這小說家名氣太大,就將他錯誤的用法推廣到小學生來學習,製造他們學習的困擾。
而我們居然就幹了,聽說小學生還在苦苦掙扎於兩種不同的"好不"用法,外國人學中文也增添障礙,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