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bsky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864
引用:
作者小肥羊
我還是支持anderson1127 說法,影音監控碟會想辦法把資料寫入,因為後面還有大量即時的影音資料要寫入,但是寫入資料正確性要求的比資料碟低。
至於TLER/ERC 嚴格來講也不是 error recovery control,而是當資料無法寫入或讀取,是否要改變time out時間,NAS遇到硬碟因為震動而無法安全的寫入讀取,正常來說還是早點發alarm,但是線上重建硬碟時,反而會有大量讀寫,導致比系統正常運作更大的震動,Raid卡這時候沒辦法延長time out,直接判死刑另外一棵,那可能無法重建系統,死的更難看,但勉強寫入的影音監控碟也不是好現象。
只是廠商為了賺錢,故意關掉桌上碟該功能,另外推NAS碟,買不買單這就見仁見智。

認真來說,三種硬碟的本質都是一樣,只是韌體賦予不同的目標

另外聽說最近在這一版發言,都需要發表聲明。
我在此聲明我人不在台灣,絕對不可能在台北車站跟人面交


其實有某家廠商針對影音碟的謠言澄清過,有興趣的人可能要 google 看看。

以邏輯上來看,當你存入所謂的監控影音資料不會是 raw data,而是一個一個的檔案,還有這些檔案的索引資料庫。所以硬碟上面都會有檔案系統,甚至有作業系統。硬碟如何能夠區分你現在要寫的資料是屬於影音資料,還是檔案系統的 metadata, 或是索引資料,還是作業系統的資料呢?如果隨便 bypass 資料的結果,就是可能當機或是檔案系統毀損。

實務上我做 raid 定期 check, 沒有發現有 inconsistency 的現象。

至於 error recovery control 是 smartmontools 的說法:
SCT Error Recovery Control settings. These are equivalent to TLER (as used by Western Digital), CCTL (as used by Samsung and Hitachi/HGST) and ERC (as used by Seagate)

其實用意很簡單,就是系統只有單顆時發生錯誤不要立刻 timeout,盡力 recovery 資料,系統多顆做 raid 時發生錯誤趕快 timeout, 讓 raid controller 接手處理。
舊 2018-08-16, 03:39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bsk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