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feiniva
Senior Member
 
afeiniv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自大的島嶼
文章: 1,149


照片中這兩個植物,左邊是雙葉蕨、右邊是山林投,在整理這次筆架連峰遊記的過程中,吸引我的注意。
其實,去辨認去記得這些林道山徑兩側的小花小草名字,
在開始騎林道、走山路的初期,其實完全沒有任何幫助,也沒有什麼成就感∼

但是,隨著遊記累積越來越多,有些重複出現的小植物開始出現意義。
尤其是非人工種植,自然生長的植物,有著明顯的地理位置因素。
例如,冷清草、赤車使者、桫羅、台灣馬藍、秋海棠通常會出現在溪流附近,在陽明山系的內雙溪古道、大屯山古道,很容易看到這些植物。(但是在中級山高度的松蘿湖和南勢溪,這些植物就不太多了)

筆架稜線上的雙葉蕨數量比擎天岡那一代還要茂密還要多,奇妙的是,雙葉蕨喜好潮濕環境,但奇妙的是,筆架稜線山腳的溪谷環境,幾乎看不到雙葉蕨,一直到筆架山基點附近的稜線才開始大量出現。
這讓我思考,雙葉蕨是不是同時喜好潮濕、陽光?所以溪谷反而不利於雙葉蕨生長?
(擎天岡的雙葉蕨,也是在陽光比較充足的步道上,內雙溪古道幾乎沒有雙葉蕨)

另外,這是第一次看山徑上注意到山林投,很容易在海邊步道看到兄弟植物:林投,東北角沿岸,或是南部的門馬羅山溪谷,滿滿的林投。

山林頭也有著類似雙葉蕨的情形,潮濕的溪谷環境幾乎看不到山林投,但是一走上筆架連峰的稜線,稜線一路上滿滿的山林投。
     
      
舊 2018-01-23, 11:03 P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feiniv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