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bigdatasmallapp
其實最應該檢討的是台灣人自己,怎麼會檢討到店家?
原因很簡單,大家所謂的旅遊就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最好還漂亮一點
然後幹嘛?打卡、拍照,接下來就是吃吃喝喝,晚上最好要住大房間,裝潢漂亮到跟高級飯店是一樣的,在裡面幹嘛?不是看電視、玩手機就是睡覺,好一點就是打撲克牌
第二天早上要離開了,當然也繼續打卡吃吃喝喝,離開前就是買買買
只不過就是把你在城市或者家裡幹的事情,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做而已,然後你就是把打卡的地方拍張照,說你到這裡,就這樣
店家與廠商當然就配合你這種行程啊!!!
反正我們的旅遊觀念就是:到另一個地方吃喝拉撒睡
誰管你當地旅遊景點的規劃是甚麼?不會有人認真思考社區與旅遊業的連結,更不會有人去想到底要怎麼把當地產業、環境與旅遊做整合規劃
反正就是一個景點,拼命的弄上一大堆吃喝玩樂的東西,不管到底與景點搭不搭配,所以你...
|
倒果為因檢討起消費者了....
以蘭嶼為例,蘭嶼有分成二派人馬,一派是希望增加觀光,一派是希望維持本地生態
野銀村就保留者傳統地下屋的建築,且一般遊客隨意進入,還會被當地年輕人喊住
有些中年族人,也願意老了承接地下屋的住宿,維持部落習性
類似的情境,保留了當地的人文風情,這裡還真的是沒什麼太多吃吃喝喝的行程
有的只是自然環境的探訪
旅人會自然而然的融入當地的生態,生態的改變主導當然是當地人才有自主
要做模仿式的改變,短期內有機會帶來人潮,結果就是沒特色,無法長遠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