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486207045
就算是拉到同時賣,AMD在遊戲上還是很難贏INTEL
看那個super pi就知道了 AMD在快取延遲方面還是跟INTEL有段差距
只能看單機大作對多核最佳化作到什麼程度看看有沒機會
假如是舊一點或是製作團隊沒這個能力的話 還是INTEL安定
雖然說這次AMD真的追上INTEL了 我還是對AMD不看好
本身沒出晶片組就算了
讓第三方晶片組一上來把一開始試水溫的都當成測試員是哪招??
|
我今年換換病發作時也是有想過換Ryzen 7或ThreadRipper看看 ,但後來還是選擇原本想要的X99平台。
原因就是Ryzen的主機板晶片組是外包做的,這風險都不小,有Bug消費者就只能認帳。畢竟AMD看起來沒有Intel的財力和霸氣,晶片組有問題就直接發佈召回,請所有主機板商向消費者回收賣出的主機板,認列一切費用和損失。
每次看Intel做這種晶片組回收措施都要花上數億美元,而AMD的總資產也不過33億美元,搞一次回收可能就直接倒閉了。
不過Asmedia真的挺爭氣,沒有給AMD出什麼Bug,唯一落漆的居然是USB 3.0相容性不太好,這應該是Asmedia的看家本領,沒做好讓人有點意外。
後來看到許多AMD消費者都在拼RAM的相容性,BIOS一直刷,到今年還發生有消費者刷完 BIOS就開不了機的問題,甚至零售商聲明不再替消費者刷BIOS 。我覺得電腦硬體是買來用的 ,不是買來玩的,除非AMD效能表現大幅領先50%同價格的Intel,像當年K8吊打P4那樣 。不然只是效能略勝,這種相容性議題還是會讓我想選Intel。畢竟刷BIOS換RAM這種事沒什麼學問,就是煩而已,犯不著浪費時間在這上面。
如果我還是幾年前學生時代的話,可能會買AMD Ryzen,畢竟便宜,而且當時有耐心玩電腦硬體。現在只希望組好後就可以用,最好一整年都不用再打開機殼,等到過年才會大部分解清灰塵換散熱膏,這麼懶,當然選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