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聖粉BA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40
引用:
作者跳海人
蔡日耀則說,台灣將參考IUCN的標準,邀國內外專家學者開會討論。他舉例,10多年前花東地區開始推廣「曼波魚祭」,捕曼波魚的漁民越來越多,他觀察到台灣花東近海的曼波魚,體型有越來越小的趨勢。

印尼峇里島的水晶灣,也有大量的曼波魚,但當地人卻不捕撈、不吃曼波魚,而是發展曼波魚觀光文化,把曼波魚當作「海洋金雞母」,每天吸引3000人租船,讓潛水客與曼波魚拍照,賺取大量的觀光財。

鄭明修說,大型魚類在食物鏈的位階很重要,台灣的海洋文化不該只有「海鮮文化」,什麼魚都拿來吃,總有一天被吃光;換個態度想,若把曼波魚變成觀賞魚,觀光效益的收入更大,且對海洋保育是永續的,近年已有保育人士注意到曼波魚在花東的悲歌,但還沒有人做數據調查研究,因為曼波魚會吃水母,近年花東水母變多,是否跟曼波魚變少有關,值得進一步調查。

台灣人誰管你甚麼魚,魚翅上桌才是氣派,台灣更不可能看遠去做甚麼觀光,這應該是無解的問題
舊 2017-12-05, 09:06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聖粉BA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