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aziel
一個健全運作的公司, 沒有誰是不可取代的, 連總經理都可以隨時捲舖蓋.
隨時說要離職的, 我個人是不會留的, 這就像一個未爆彈, 我根本抓不準會不會哪天我需要
用他的時候, 他卻選擇離開我, 留下爛攤子. 與其這樣, 不如盡快找下一個可以用的人.
即便新人只有他的三分之二功能或效率都沒關係, 我不要一個可能下一秒是零的.
主管的功能之一是要管理公司與部門的運作風險, 不值得留的, 多一分鐘都嫌多.
|
雖然大多數人都是紅字的想法,我也是這麼想、但卻有些不同
我覺得這個觀念其實有幾個細節被忽略沒說而遭到濫用與錯誤認知
(以下用機器比喻一個公司運作跟產出,老闆們就是操作機台的工程師,管理階層相當於各單元的控制軟體,其他人則是分散各處的零件)
一、何謂健全運作?
要達到隨便換掉零件不造成任何影響當然是可能的
但這要每個零件都有很大的通用性與容錯值(少個零件也可以正常產出一段時間的設計)
實際上機器越大越不容易做到嚴格定義中的健全運作
雖然隨著機器越大,每個零件更換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二、取代的定義
取代這個說法真的很模糊
只要機器調好正常運作沒出問題
就算把工程師換成人形立牌也沒問題,這不也能算取代?
若取代出了問題,多半人的想法就會認為是換上去的零件不好
而不是原來的零件太好(除了自身的功能以外還能矯正其他零件的錯誤值)
雖然這是在零件出狀況的時候就應該思考的事情
但顯然絕大多數人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假裝看不見
三、這個觀念下的替換後影響因子有多少容許值?
最後就是實際上所有的替換都不可能0影響
這個影響可能是正值(原來的零件太爛、換上好的),也可能是負值
可實際上多數人在引用這個觀念時,都會認定負面影響為0或趨近於0
事實上人的組織遠比機器複雜多了
所以我才會認為找到原因並解決它會比替換更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