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3
引用:
作者sutl
德國一直是歐洲電網的輸出大戶,反而是法國在用電尖峰時要輸入用電。

因為法國的主力核能發電難以因應用電尖離峰變化,所以尖峰時期沒有歐洲電網的話,會跳電的是法國。

法國如果沒有歐洲電網支援,根本不可能搞75%的核能發電。

另外說到天然氣政治問題,歐洲的情況比台灣還嚴重,只要俄羅斯真的狠心關閉天然氣管線,歐洲一個冬天死幾萬人不為過。


德之所以成為電力輸出大戶 . 利基根據歐陸電網互連 ....
最主要的是近十年來大力發展太陽能與風力的綠能項目
在兩大主要綠能供能不穩的情況下 . 如氣候 . 夜晚 ... 等等因素
需要紮實穩定的基載電廠填補兩大綠能供給不穩的問題
也就是說 ~ 綠能發電與基載電廠是搭配關係 . 兩者在民需之下缺一不可
簡言之 ~ 發展綠能民生用電 . 就需要兩套發電來源設施 ..... 大國綠能發電不會單獨存在
綠能再怎麼大力發展 . 其裝置容量一定小於傳統火力與核力的總加
究極來論仍是附屬設施 ....

那麼問題來了 .....

1. 兩套發電來源設施 = 雙倍於單套發電來源設施的造價以上
台灣的國民所得可沒德國高 . 德為發展綠能付出代價亦是民間唉唉叫
況且德可在發展綠能之時GDP仍在成長 = 有強大的產業與經濟支撐
而台灣 ~ 綠能發展應與GDP脫勾 . 甚至將GDP下拉 .... 肇因於與德有莫大的產業形態差異

2. 兩套發電來源設施 = 幾近雙倍於單套發電來源設施的發電量
以德來論 . 因與歐陸電網連結 . 多出用不完的電量可往外賣 . 達成國際電力互濟 (你缺我補+我缺你補)
或鼓勵民間多用電生產物
如果賣不出去 ..... 那就看著辦 . 自吃設備與社會成本 ...
卻台灣是島國 . 兩套發電來源設施多出來的電沒地方賣 . 連離島地區都得設柴油發電廠
兩套發電來源設施無疑是浪費 .......
縱是像把日月潭當大型蓄電池 . 做水力抽蓄儲存位能做發電 . 杯水車薪

3. 德2015年發電裝置容量佔比 ~ 燃煤燃氣 = 風力與太陽能的總合 (39%)
現德境內電力應浮動電力負載調節 . 可以引外能源與尚在的核能電廠
台灣缺煤缺氣 . 電力網不與它國連繫 . 又產業升級失敗 . 無法自高耗能產業出走 ... 又窮得要死
啥都沒有 . 啥都也缺 ..... 學德國是找死

況且人家德國發展綠能是依據德人文化趨向 ~ 按步就班循序漸進 . 用腦袋談方法論 . 既社會阻力少 ... 以科學
而台灣是以理念 . 進步觀念 . 意識形態 . 精神嚮往 . 看到歐美德日就腫起來 .... 就是宗教
天馬就要行空啦 . 空中花園空中閣樓就要開始蓋啦
脫離實務不出問題才有鬼哩 .............
舊 2017-08-22, 07:13 PM #7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